你应当知道的杰出的芬兰人(对了,她们全都是女性)

不仅仅是为了庆祝国际妇女节(3月8日),而且庆祝一年365天,我们编纂了这篇特稿,涉及从往昔至今天的芬兰杰出女性,她们中有艺术家、体坛明星、音乐家、政治家、作家等。

性别平等仍然是全世界的一个重要问题。对芬兰人而言,长期以来,性别平等一直是一项重要的指导原则。

1906年,芬兰成为全世界第一个给予妇女充分政治权利的国家——妇女既享有选举权(欧洲首例),也享有被选举担任公职的权利。在本文撰稿时,芬兰政府19名部长中有10位是女性,200名议员中92位是女性(46%)。

本文介绍了敢为人先的先驱者,以及从前辈的努力中受益并在今天继续将其精神发扬光大的女性。她们也成为了激励下一代的榜样。

以下这份名单肯定是不完全的——如果我们把每一个值得列入的人都罗列进来,那么这篇文章中就会出现几百万名妇女的姓名。(注:部分链接的网页仅有英文版)。

桑娜·马林

A woman is sitting on a porch, green trees visible behind her.

桑娜·马林总理在34岁生日刚过不久便当选了总理,从而成为芬兰历史上最年轻的总理。
摄影:Laura Kotila/总理办公室

芬兰总理桑娜·马林(Sanna Marin,生于1985年)2019年12月上任时曾引发普遍的关注,那时,她34岁生日刚过不到一个月。当时她是世界上最年轻的在任总理,也是芬兰历史上最年轻的一位总理。她是芬兰第三位女总理。这一届联合政府中另外四个党派的领导人也全都是女性,这一点也没有逃过媒体的注意。

2020年4月的《Vogue》美国版在一篇介绍马林的文章中写道:芬兰“在软实力方面表现出超出国家‘重量级’的实力——平等主义、家庭福利、前瞻性的环保主义,这些都在马林身上体现了出来”。当时,芬兰抗击新冠病毒的战役刚刚打响。

2021年2月,《时代》周刊将马林列入了“塑造未来的全球新兴领袖人物”的TIME100 Next榜单。

托芙·扬松(以及亚美)

A woman is painting part of a large painting showing people at a picnic, while a man looks on. To one side of the photo, there is an ink drawing of a small female character with her hands on her hips.

托芙·扬松正在绘制《乡间派对》(Party in the Country,1947),这幅壁画现收藏于赫尔辛基美术馆。她的助手尼洛·苏依赫阔(Niilo Suihko)正在旁观。嵌图:亚美是姆明角色之一,身材很小,胆子很大。
摄影:Foto Roos/赫尔辛基美术馆;插图:托芙·扬松/Moomin Characters Ltd

作家兼画家托芙·扬松(Tove Jansson,1914-2001)以“姆明一族”(Moomins)的创作者而闻名,这些有趣又富有哲思的角色是九部小说和许多绘本、连载漫画和动画电影的主角。姆明系列作品现已被翻译成50多种语言,杨松可能既是芬兰在全世界知名度最高的画家,也是知名度最高的作家。她还写过其他小说和短篇小说,作为插画师和油画家的职业生涯也很多产。杨松用瑞典语写作,瑞典语也是芬兰的官方语言之一。

姆明一族广受欢迎的原因之一,是因为这些角色身上都折射着人类的性格特征,常常是以一种幽默的方式表现出来,有时候会让读者联想到自己在现实生活中认识的某个人。姆明故事里有一个女性角色就属于这一类,她就是“亚美”(Little My)。她身材虽小,却什么都不怕。在一本书里,她敢去冰封的海上溜冰;在另一本书里,她竟然在一只狮子腿上狠狠咬了一口。她总是想什么就说什么,对事情的评价诚实到简单粗暴的地步,尽管她看上去似乎很专横跋扈,却也因此成了姆明粉丝最喜欢的角色之一。

从很多方面看,杨松本人就选择了一种大胆的生活方式。有一段时间,她与一个男人未婚同居,这违背了那个年代的社会规范。她与女人发生恋爱关系,在20世纪中叶的芬兰,这是一种刑事罪行。近年来,同性恋和女权主义群体对杨松的这方面给予了应有的关注。

阿尔米·拉蒂亚

A woman in a striped blouse stands between two racks of similarly striped clothing.

阿尔米·拉蒂亚创立了纺织品设计公司玛莉美歌,成功地让这一品牌特有的图案蜚声国际。
摄影:Gustav Wahlsten/Lehtikuva

在1976年的一部纪录片中,一位采访者问阿尔米·拉蒂亚(Armi Ratia):“你是从哪里找到走向国际的灵感和勇气的?”她回答道:“你可能生来就有勇气,也可能是因为迫不得已而变得有勇气了。”她没有明说自己究竟是哪一种。

拉蒂亚(1912–1979)创立了纺织品设计公司玛莉美歌(Marimekko),这个品牌的印花和服装后来闻名于世。“我对那些新奇的、出人意料的东西感兴趣,” 她在纪录片中说,“那些不可能的事情,特别是困难的事情。”

后来的事实证明,拉蒂亚和玛莉美歌在国际上取得成功并非不可能。杰奎琳·肯尼迪就曾穿过玛莉美歌的裙装,轰动一时,而这个品牌的许多经典图案纺织品已经成为经典产品,至今仍在生产。

塔里娅·哈洛宁

A woman smiles at the camera.

芬兰总统塔里娅·哈洛宁2011年参加在纽约举行的克林顿全球倡议(Clinton Global Initiative)会议。
摄影:Daniel Berehulak/Getty Images/AFP/Lehtikuva

芬兰第一位女总统塔里娅·哈洛宁(Tarja Halonen,生于1943年)从2000年至2012年连任两届总统,每届任期6年。在此之前,她担任了21年的议会议员,还曾担任过多个部长职务。早年她曾在芬兰中央工会担任律师。

在她的第一个总统任期内,民调显示她的支持率曾经高达88%。在各个地理区域和人口群体中她都获得了好评。在哈洛宁的政治生涯中,她一直致力于加强保障工人的权利和许多不同的少数群体的权利。可持续发展是她的另一个关注重点。她还曾在一些非政府组织中任职,为她所信仰的事业作贡献。

2015年,哈洛宁曾在哈佛大学肯尼迪学院担任研究员。她是世界妇女领袖理事会(Council of Women World Leaders)成员,在联合国秘书长调解问题高级别咨询委员会任职,也是联合国国际人口与发展会议高级别工作组联合主席之一。

Linda Liukas

A woman with her arms crossed over her chest looks past the camera at something outside the frame.

作家兼教育家琳达·柳卡斯引领孩子们和大人们走进编程、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的神秘世界。
摄影:Maija Tammi

琳达·柳卡斯(Linda Liukas,生于1986年)通过她的系列童书《Hello Ruby》鼓励孩子们了解编码、信息技术和互联网。这些书由她自编自配插图,已被翻译成了20多种语言的版本。她还是Rails Girls的创始人之一,该组织安排活动,让女孩对信息技术和编程产生兴趣。

她以顾问的身份参与了世界各地的学术项目,并出现在许多科技公司内以及会议上,为观众揭开计算机世界的神秘面纱,引导他们进入这个世界探险。你可以在YouTube上观看她的TED演讲和其他一些演讲视频。

阿尔玛

A young woman with her hair dyed green stares into the camera.

阿尔玛在2013年芬兰选秀节目Idols中崭露头角,从此走上职业歌手的道路。
摄影:Emmi Korhonen/Lehtikuva

芬兰歌手阿尔玛·索非亚·米艾蒂宁(Alma-Sofia Miettinen,生于1996年),艺名Alma,2013年在芬兰选秀节目Idols中崭露头角。此后唱片合约和与其他艺术家的合作接踵而至,她在2020年又发行了一张名为《Have U Seen Her?》的个人专辑。她参与创作了2019年的电影《霹雳娇娃》(Charlie’s Angels)的主题曲《别叫我天使》(Don’t Call Me Angel),并在这部影片中的另一首插曲《How It’s Done》中演唱。

2020年,一年一度的“赫尔辛基日”(6月12日)庆祝活动因为新冠病毒相关限制而只能在网上举行,Alma在芬兰首都举行了一场虚拟现实版的音乐会。观众可以以自己的头像参与到虚拟现实世界中,参加演唱会。

苏珊娜·麦尔基

A woman with a conductor’s baton is leading an orchestra that is not shown in the photo.

享誉世界的指挥家苏珊娜·麦尔基指出,直到九十年代时,指挥仍被认为不是女性适合选择的职业。但这并没有能阻挡她的脚步。
摄影:Sakari Viika/Helsinki Philharmonic Orchestra

指挥家苏珊娜·麦尔基(生于1969年)2016年成为赫尔辛基爱乐乐团有史以来第一位女性首席指挥。她还曾担任过伦敦爱乐乐团、BBC交响乐团和纽约爱乐乐团的指挥。

她在职业生涯的早期主要从事大提琴演奏。2016年接受《纽约时报》采访时她指出,哪怕在上世纪90年代初,情况与今天仍旧大不相同。指挥被认为不是女性适合选择的职业。她对《纽约时报》记者说:“我一直对指挥感兴趣。但是当然,我一开始有顾虑是有历史原因的。”

情况发生了变化。上世纪90年代末,麦尔基从大提琴转向指挥。Music Finland网站称她为“大胆的当代作曲家中的佼佼者”。在同一篇文章中,她说:“的确,我是以二十世纪和当代音乐为人所知的。但我认为自己是一个可以两者兼而有之的人,因为我一直就是这样的。”

阿瓦克·库伊尔

A smiling young woman in a shirt with the word “Finland” on it holds a basketball in her upturned palm.

2020年夏在芬兰国家队练习赛期间,篮球明星阿瓦克·库伊尔在训练间隙稍事休息。
摄影:Markku Ulander/Lehtikuva

篮球运动员阿瓦克·库伊尔(Awak Kuier ,生于2001年)在芬兰南部小镇科特卡(Kotka)长大。在她十几岁的时候,她全家搬到了赫尔辛基地区,为的是让她可以就读于Mäkelänrinne体育高中,那所学校的课程安排有利于球员学业和体育兼顾。

库伊尔16岁时就身穿芬兰国家队队服上场比赛了,她现在所在的俱乐部是意大利顶级联赛的劲旅Virtus Eirene Ragusa。她被认为是美国WNBA选秀的头号候选人。2020年夏签下意大利俱乐部合同后,库伊尔对芬兰国家广播公司Yle说:“我相信我可以在那里发展并走得很远。”至于北美,她说:“我的个人目标是在两年内为WNBA做好准备。”

艾尼·鲁卡耶尔维

A woman dressed in sporty winter clothing holds a snowboard and smiles at the camera.

艾尼·鲁卡耶尔维说,她试图利用自己作为运动员的影响力来引起人们对环境保护等有意义的事业的关注。她是“保护我们的冬天”组织的大使。
摄影: Timo Jaakonaho/Lehtikuva

芬兰人对冬季体育运动项目非常狂热,单板滑雪运动员艾尼·鲁卡耶尔维(Enni Rukajärvi,生于1990年)总能给粉丝们欢呼的理由。鲁卡耶尔维最擅长的是坡面障碍(slopestyle)项目,在该项目中,滑雪场上设置了跳台和滑道等障碍。她曾四次在冬季极限运动会(Winter X Games)上获得奖牌(一金、一银、两铜)。她在2014年冬奥会上获得了坡面障碍银牌,并于2018年获得铜牌。在世界锦标赛上,她曾获得坡面障碍金牌和大跳台(big air)银牌,大跳台是在从跳台上跳下后表演空中技巧的项目。

鲁卡耶尔维曾说,她试图利用自己作为运动员的影响力来引起人们对环境保护等有意义的事业的关注。她是“保护我们的冬天”(Protect Our Winters)组织的大使,该组织的活动宗旨是提高人们的意识,以避免气候变化对于冬季和冬季运动的影响。

在2020年12月芬兰最大的日报《赫尔辛基日报》(Helsingin Sanomat)刊登的一篇文章中,鲁卡耶尔维对她从事的运动项目中的年轻人表示羡慕。她说,新一代孩子们在十几岁的时候就开始练习跳跃和技巧,而她在19、20岁之前从来没有做过。我们相信,其实激励这些孩子的原因之一,正是她本人的努力。

海伦·谢夫贝克

In a painting, a woman’s head and gaze are turned towards the viewer.

海伦·谢夫贝克以自画像闻名,包括这幅1912年的作品,这幅作品是2019年末至2020年初赫尔辛基阿黛浓美术馆举办的参观人次创纪录的画展中的参展作品之一。
摄影:Hannu Aaltonen/阿黛浓美术馆/芬兰国家画廊

画家海伦·谢夫贝克(Helene Schjerfbeck,1862-1946)的艺术成就曾经被她同时代的男性画家所掩盖。这是不应该的,近年来,新的观众已经发现其作品的魅力。

就在疫情发生前,安娜·玛丽亚·冯·邦斯多夫(Anna-Maria von Bonsdorff)在赫尔辛基的阿黛浓(Ateneum)美术馆策划了一次谢夫贝克画展。这次画展的日均参观人数破了美术馆历史上所有展览的纪录。“她的作品看起来有点像当代的。”冯·邦斯多夫对“这就是芬兰”(ThisisFINLAND)说。“她对流行材料的使用吸引了年轻观众。”冯·邦斯多夫介绍说,谢夫贝克现在被公认为芬兰最伟大的画家。

明娜·康特

A statue of a woman holding an open book stands in a park while a man bikes past in the background.

许多人认为明娜·康特(1844–1897)是芬兰第一个女权主义者。这尊她的塑像矗立在芬兰城市于韦斯屈莱(Jyväskylä)市中心。
摄影:Tommi Anttonen/Comida Communications/Lehtikuva

明娜·康特(Minna Canth,1844-1897)被公认为芬兰第一位重要的女作家,她创作过短篇小说、中篇小说、剧本,并写过许多文章。她因写实地表现妇女以及质疑限制妇女机会的父权制社会规范而受到推崇。康特是倡导妇女权利、女权主义和社会事业的先驱人物。

“在某种程度上,她是芬兰的第一个女权主义者。”教师、康特传记小说的作者明娜·律蒂萨洛(Minna Rytisalo)说,“她坚信女孩应当拥有受教育的权利……从而学习关于科学、自然和经济知识。”

尽管从康特的时代以来,芬兰在争取性别平等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她的作品仍具有现实意义。“权利从来就不是石碑上的铭文。”律蒂萨洛说,“确立一种权利,并不能保证它从此永恒不变。”

康特的精神遗产激励了一代又一代女权主义作家在芬兰涌现。律蒂萨洛说,我们都可以从康特的态度中学到东西:“她坚信走自己的路,只要自己心里知道这是对的就行了,哪怕全世界都在说三道四也无所谓。”

玛丽安·阿卜杜勒卡里姆

Two women are visible, one on each side of a book that is on a table very close to the camera.

2018年,两位作家玛丽安·阿卜杜勒卡里姆(左)和艾维莉娜·塔尔维蒂(Eveliina Talvitie)在发布她们合作撰写的新书《女权主义的十大神话》(Noin 10 myyttiä feminismistä)。
摄影:Vesa Moilanen/Lehtikuva

玛丽安·阿卜杜勒卡里姆(Maryan Abdulkarim)生于1982年,是一位在芬兰中西部城市坦佩雷(Tampere)长大的获奖作家、记者和女权主义者。2019年她荣获芬兰公平基金会(Finnish Fair Foundation)颁发给“撼动我们社会”人士的“明娜·康特”奖。

评委会称她“勇于写作和启发关于社会的对话”,并称她“不知疲倦地为妇女和少数族裔挺身而出,并曝光不平等现象”。2021年她荣获赫尔辛基奖章(Helsinki Medal),因为她的工作帮助芬兰首都更加意识到一座多元化的城市所需的变革。(阿卜杜勒卡里姆也曾为“这就是芬兰”撰稿。)

米娜·希兰帕

A woman puts a piece of paper through a slot in a box while other people look on.

芬兰政府第一位女部长、议会议员米娜·希兰帕,1948年大选期间正在投票站投票,当年她从议会退休。
摄影:Osvald Hedenström/Hede-Foto/Lehtikuva

米娜·希兰帕(Miina Sillanpää,1866–1952)出身贫苦,后来成为芬兰议会首批女议员之一,也是芬兰第一位女部长。她是一生为女性、老年人和残疾人事业积极奔走的社会活动家,激励她的是公平和平等的价值观。

二十世纪初,她积极推动女性争取选举权的运动,1906年芬兰妇女赢得了选举权和被选举权,1907年她成为了芬兰历史上首批19位当选的女议员之一。她担任了38年议会议员;1926至1927年,她担任社会事务部长。

1898年她参与了佣工协会的创建,并于1901年接任主席。20世纪30年代,她克服了根深蒂固的文化障碍,参与创建了为单身母亲及其子女提供住房的组织。

麦莉·科塔涅米

A woman gestures with her hand in front of a museum wall on which large framed photos are visible.

2015年,麦莉·科塔涅米参加了芬兰摄影博物馆举办的《致第三代》(To the Third Generation)摄影展,这次展览是政治摄影节活动的组成部分。
摄影:Martti Kainulainen/Lehtikuva

摄影师兼记者麦莉·科塔涅米(Meeri Koutaniemi,生于1987年)曾前往数十个国家记录“斗争与复原力的真实故事”——正如她在自己的网站上所说的。她曾两次被评为芬兰年度最佳新闻摄影师,还曾在国内外获得过许多其他奖项。她说她的工作重点是“冲突、流离失所和歧视的人道主义侧面”。

科塔涅米报道的对象包括:逃过边境的叙利亚难民;来自缅甸的罗兴亚族难民;生活在芬兰的车臣难民;非洲南部赫雷罗人(Herero)独特的服饰风格;墨西哥的变性艾滋病人;毁伤女性生殖器文化传统下肯尼亚女孩的命运;以及乌干达在制止这种做法方面取得的进展。

凯雅·萨莉阿霍

A woman with a slight smile on her face gazes past the camera.

凯雅·萨莉阿霍是芬兰最著名的现代古典音乐作曲家。2019年,《BBC音乐》杂志称她为当今世界上仍健在的作曲家中最伟大的一位。
摄影:Jussi Nukari/Lehtikuva

作为古典音乐作曲家,凯雅·萨莉阿霍(Kaija Saariaho,1952–2023)曾应邀为许多乐团创作过作品,包括克罗诺斯四重奏乐团(Kronos Quartet)、纽约爱乐乐团、芬兰国家歌剧院等。她的作品《L’amour de loin》在2011年获得了格莱美最佳歌剧录音奖。她还获得过维乎里基金会(Wihuri Foundation)的西贝柳斯奖,以及极地音乐奖(Polar Music Prize)、北欧理事会音乐奖(Nordic Council Music Prize)、电子音乐大奖(Prix Ars Electronica)、BBVA基金会知识前沿奖(Frontiers of Knowledge Award)等等荣誉。

那么,应当如何描述萨莉阿霍的音乐呢?她在创作音乐结构时使用了计算机分析,在作品中加入了电子音乐,并将视觉世界和音乐世界融合在一起。2006年,亚历克斯·罗斯(Alex Ross)在《纽约客》上撰文写到她的歌剧《Adriana Mater》时是这样说的:“乐器在极高或极低的音阶上呼喊;音调被弯折或被打碎;小提琴的弓弦被如此强烈地压弯,以至于像是在呻吟……这种声音就像拳头捶打着耳膜,令大脑不堪重负;信息在所有频段上喷涌而出。”

不过,接着他补充说,“她的作品常常唤起一种少见的纯洁的美感”。

撰稿:“这就是芬兰”编辑,2021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