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上来先抛三个关键词给你:无处不在,特色经典,“korvapuusti”。最后这个芬兰词是芬兰人对本国特产——撒上豆蔻的肉桂卷的称呼。
“无处不在”和“特色经典”是旅游博主们形容芬兰肉桂卷时喜欢用的词(korvapuusti在瑞典语中叫做“örfil”,瑞典语是芬兰两种官方语言之一)。选择这样的形容词,说明这种点心就和咖啡一样,在芬兰无处不在,不可或缺。
芬兰超市里几乎每一袋面粉的包装上都印着肉桂卷的制作方法,这种点心的普及程度可见一斑。芬兰人家总喜欢亲手制作这种甜蜜的点心,这可是周末的乐趣之一。(文末我们提供了一种最佳制作方法链接。)万一来了客人来不及准备,商店里也有速冻版出售,拿回家放进烤箱,满屋子顿时充满了新鲜烘焙糕点那种让人难以抗拒的香味
据专业烘焙师介绍,做出完美芬兰肉桂卷的秘诀,在于用足糖和黄油。而锦上添花的最后一道工序,就是在面包卷上撒上一大把粗糖粒(也叫“珍珠糖”) 。
芬兰人爱甜点
有趣的是,无论芬兰语的korvapuusti还是瑞典语的örfil,都是“折耳朵”的意思。人见人爱的面包卷,怎么起了这么个听上去有点“贬义”的名字?
“这个名字是从这种甜点的常见形状而来的——就像两只耳朵相对着合在一起。”Martat的开发经理阿乐亚·霍普苏-纽沃宁(Arja Hopsu-Neuvonen)表示。Martat是一个芬兰家庭经济组织,成立于1899年。
不过肉桂卷也有做成其他形状的,看不出耳朵的样子了,但是成分和做法是完全一样的。
“肉桂卷也可以做成蛋糕的样子。”赫尔辛基市中心乌拉林纳(Ullanlinna)街区“成功”咖啡馆(Café Succès)的店主托马斯·贝克曼(Thomas Backman)表示。他介绍说他的咖啡馆还卖肉桂卷面包干,又硬又脆,吃起来有点像饼干。“我们正在研究拓展肉桂卷周边产品的品种,因为肉桂卷是本店的畅销产品。”他们的肉桂卷受到赫尔辛基市民的青睐,以尺寸比别人家的大一号著称。
肉桂卷美食家常去的另一家热门店铺,是蝶略(Töölö)街区的“赫尔辛基自制”(Helsinki Homemade)手工烘焙店。这家店遵从芬兰老传统,用咖啡杯和小碟子呈上新鲜研磨过滤的咖啡。住在周围的市民是幸运的,他们会向你讲述,早晨在新鲜出炉的肉桂卷的香味中醒来是一种怎样的奢侈。
“肉桂卷有一种特殊成分,那就是爱。”克劳斯·依托宁(Klaus Ittonen)的一句话仿佛拨动了我们的心弦。他是“赫尔辛基自制” 烘焙店的联合创始人之一兼烘焙师。他最初是推着自行车向游客兜售肉桂卷和卡累利阿派(另一种芬兰国民美食)的,后来与卡蒂娅·柯瑞亚(Kátia Corrêa)一起创立了这家烘焙店。
“要做好肉桂卷,必须放入爱。”依托宁说道,“听上去有点傻,但这是必须的。”
一如既往的国民最爱
从18世纪起,各种版本的肉桂卷就成了芬兰人舌尖上的美味。
“小麦甜点18世纪时从德国经瑞典传入芬兰,但一开始只有上层阶级才能享用。”霍普苏-纽沃宁介绍说,“到了19世纪末,肉桂卷已经走进了寻常百姓家。”
不过,这个过程是相当缓慢的。“真正普及要等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到那个时候制作原料方才更加容易买到。”
一旦肉桂卷成了全体芬兰人舌尖上的美味,成为毫无争议的国民最爱美食就是顺理成章的了。从二十世纪中期起,肉桂卷还拥有了自己的官方纪念日“肉桂卷日”,就定在每年的10月4日。
让世界变得更美好
“赫尔辛基自制”为有志学习肉桂卷制作艺术的人们组织了烘焙培训班。依托宁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这种芬兰美食而不遗余力。接下来又一个芬兰单词要来了哦,准备接招!
“Pullakahvit是世界上最美的单词。”依托宁说。这个芬兰语单词的意思是用甜面包配咖啡一起享用(字面直译就是“甜面包咖啡”)。而在多数情况下,这里说的甜面包就是肉桂卷。
是的,没错:芬兰人太爱自己的咖啡配肉桂卷了!以至于有了专门的名词。
依托宁对自己所干的这一行充满热情,同时对肉桂卷咖啡有着近乎哲学意味的看法:
“它是一天当中的高潮,是找回儿时记忆的快乐感觉。这个时候别跟我谈什么卡路里。好咖啡配上自制肉桂卷,整个世界都变得美好了。”
素食观点赫尔辛基有几处地方供应素食版肉桂卷。 “牛奶可以用燕麦奶代替,哪怕用清水都可以,黄油可以换成植物黄油。”芬兰家庭经济组织Martat的阿乐亚·霍普苏-纽沃宁表示。烘焙前不再刷上鸡蛋混合物,改用融化的人造黄油。 |
撰稿:Mari Storpellinen,2018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