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岛与大陆:赫尔辛基双年展放慢夏日的脚步

我们乘上渡轮,前往郁郁葱葱的壁垒岛(Vallisaari),参观2023赫尔辛基双年展,并采访了几位艺术家。(文末还有更多照片集锦。)

双年展的意义何在?与其他艺术活动一样,双年展既为当地居民、也为外来游客提供了新的视角和见解,不过双年展是以集中的艺术节形式进行的。第二届赫尔辛基双年展共有来自世界各地的 29 位艺术家和艺术家团体参展。

本届双年展的主题是《新潮涌动》(New Directions May Emerge),16处展览地点设在芬兰首都近海风景如画的壁垒岛上(展出至2023年9月17日)。同时还有其他艺术作品在赫尔辛基美术馆(Helsinki Art Museum,展出至10月22日)和市内另外几个地点展出。部分作品在线展出,或有在线内容

文化活动具有溢出效应,对经济有利,全社会也为之受益。赫尔辛基市长尤哈纳·瓦尔蒂埃宁(Juhana Vartiainen)在双年展开幕式上对媒体说:“一座有趣、有吸引力的城市,离不开充满活力且独具特色的文化生活。”艺术和文化“对于……招募新人才和为城市引入经济活动至关重要”。

隧道视觉

石墙上一个狭长的架子上摆放着五颜六色的物件。

图拉·纳希宁的作品《塑料地平线》用了许多被海水冲到岸上的塑料物件。(详图参见下方的图片集锦。)
摄影:Peter Marten

“壁垒岛”这个名字源于过去岛上的军事防御工事,其中许多是19 世纪建造的。双年展的一部分作品就在这些堡垒工事内宽敞的隧道式房间里展出。

其中的一件作品是芬兰艺术家图拉·纳希宁(Tuula Närhinen)的《塑料地平线》(The Plastic Horizon):一个又低又窄的架子上摆满了塑料物件,这些物件都是她在距离赫尔辛基不远的喜鹊岛(Harakan saari)的海岸边收集的,她的工作室就在那座岛上。废料、碎片、糖果包装纸、瓶盖、防疫口罩、玩具等等,按颜色排列在架子上。从远处看,彩虹般的排列吸引着人们的眼球,但走近一看,观众才发现原来这是一堆垃圾,让人感到恶心。

纳希宁的作品提醒人们:在一个弹丸小岛上就能收集到数量如此惊人的塑料垃圾,而这些垃圾在人类制造的污染总量中只是沧海一粟而已。正如这件艺术作品的观众会被其色彩所吸引,鸟类和海洋生物也会对这些五颜六色的东西感兴趣,结果往往导致这些生物在摄入塑料后死亡。

气候记录

墙上挂着三到五张一组的纸。每张纸都是深蓝色的底色,上面有杂乱的白色形状。

纳希宁的蓝晒图上的白色轮廓,是她在伦敦泰晤士河河滩上捡拾的东西的轮廓。
摄影:Kirsi Halkola/Helsinki Biennial

在大陆上,赫尔辛基美术馆内展出着纳希宁的另一件装置作品——《深处的时间沉淀》(Deep Time Deposits)。作品中她在两面长长的墙上分组悬挂纸张,每张纸都是蓝色的底色,上面有零星的白色形状。旁边的架子上摆放着造成这些形状的物品:玻璃和陶器碎片、贝壳、拼图碎片、金属工具和钉子的残片等等,甚至还有一只蟹钳。

创作过程包括在伦敦泰晤士河的潮滩上搜寻,这件工作被戏称为“挖泥巴”。纳希宁告诉我,她在那里发现了与家乡“截然不同的物品”。“这些物体实际上更重。它们被埋在淤泥里,当河水浸入土壤时,这些东西就会侵蚀。”

她挖了34天泥巴,用找到的碎片制作蓝晒图(cyanotype)——用摄影成像工艺制作的纸质印刷品,在深蓝色的背景上记录下物体的白色轮廓。作品同时还展示了她完成该项目所使用的所有瓶子、托盘、手套和其他设备,因此我们不但看到了成果,还看到了艺术家创作作品的过程。

蓝色很容易让人联想到水体环境,而白色形状则显示了艺术家所挖掘到的东西。正如纳希宁在展览图录中所说的,她将这些蓝晒图暴露在室外,经受日晒雨淋,使它们成为了“河流的‘人为负担’的气候记录”。

驯鹿、冰与余烬

正方形屏幕上同时叠映着两幅画面:一座风车和一群驯鹿。

马蒂·艾基奥的视频作品《Oikos》中,转动的风车与放牧的驯鹿群的影像重叠在一起。
摄影:Kirsi Halkola/Helsinki Biennial

在壁垒岛上的另一条隧道里,正方形屏幕上播放着一段视频。长镜头,时而两个画面重叠同时占据屏幕,展现着山上升起的薄雾,一群驯鹿在漫步吃草,六台风车在转动,一辆雪地摩托车在风景中行驶,阳光折射形成光晕。

这件作品的名字叫《Oikos》,这是个古希腊语单词,意为“家庭”,这个词正是英语前缀“eco”的起源,英语中“生态学”(ecology)和“经济学”(economics)的前缀都是“eco”。

视频快结束时,出现了一个镜头:看起来像是湖岸边冰层下的一些气泡。发光燃烧的篝火余烬逐渐显现;它们似乎也在冰层之下。然后画面慢慢变暗淡出。

艺术家马蒂·艾基奥(Matti Aikio)拍摄这段驯鹿视频的地点,正是他的祖辈100 多年前放牧驯鹿的地方。他站在画廊外的阳光下说道:“我母亲是芬兰人,父亲是萨米人。”萨米人是北方的原住民,他们的故土现在被芬兰、瑞典、挪威和俄罗斯四个国家的边界线分为四个部分。他父亲所在的村子沃措(北萨米语为Vuohčču)位于芬兰的极北地区,靠近乌尔霍·凯科宁(Urho Kekkonen)国家公园。

视频中的山脉位于挪威和芬兰,风车是在挪威特隆赫姆(Trondheim)附近的福森(Fosen)地区。(在本文撰稿时,关于该地区风力发电场的争议仍在继续,而法院其实很早以前就已裁定这些发电场侵犯了萨米驯鹿牧民的权利)。

画面滞留

正方形屏幕上同时叠映着两幅画面:篝火的余烬和冰层下的气泡。

艾基奥的视频快结束时,冰层下的气泡后面出现了火焰和余烬。
摄影:Kirsi Halkola/Helsinki Biennial

“我想使用很长的镜头、滞留的画面和缓慢的切换,因为我所处理的主题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与时间的关系。”艾基奥说:“与时间的关系,密切关连到与大自然的关系。我们究竟是怎样理解时间的,是线性的,还是循环的,还是其他样子的?”

他阐述道:“在这个星球上,一切都必须循环往复。这是在生态系统边界内生存的唯一方式。”这与当今世界的运转方式形成了对比:社会在消耗资源,却没有充分考虑未来。

因风力发电场引发的冲突,就是气候危机复杂性和影响的一个例子,解决气候危机“不是轻而易举的事”,艾基奥说:“不过简单的答案就是我们都必须放慢脚步。我们应当花更多的时间睡觉和思考,少花时间做破坏性的事情。这样我们才有时间去思考我们行为的真正后果。”

放慢脚步的一个好办法,就是花更多的时间欣赏艺术——比如在赫尔辛基附近的一个小岛上。

第二届赫尔辛基双年展其他作品介绍

一只手举着智能手机,面前是岛屿和大海。

增强现实(AR)与现实生活正在融为一体。艾哈迈德·阿尔·纳瓦斯(Ahmed Al-Nawas)和明娜·亨里克森(Minna Henriksson)的 AR 作品《绿色黄金》(Green Gold)展示的是附近水道上的木材运输。 摄影:Sonja Hyytiäinen/Helsinki Biennial

一条人行步道与一座建在山坡上的低矮长形建筑的顶部相交叉,背景是一片海景。

壁垒岛的游客可以从建在过去军事工事上的观景步道上观赏海景。 摄影:Peter Marten

在一间深蓝色墙壁的房间里,一个巨大的屏幕显示着黄色和橙色的水下动物或植物。

埃米莉亚·斯卡努莱特(Emilija Škarnulytė)的装置作品《缺氧》(Hypoxia)的视频素材取自海洋深处。 摄影:Peter Marten

房间里,底座上摆放着造型奇特的花瓶和玻璃瓶。

亚松森·莫利诺斯·戈多(Asunción Molinos Gordo)的作品《¡Cuánto río allá arriba!》由瓶瓶罐罐组成,含蓄地询问人们是否应该回到以前围绕水在内的自然资源的合作和团结。 摄影:Peter Marten

两盏装饰灯悬挂在摆放着画作的陈列柜的上方。

电影制片人洛塔·佩特罗内拉(Lotta Petronella)、厨师萨米·塔尔贝格(Sami Tallberg)和音乐家劳瑙(Lau Nau)共同创作了《岛屿药物学》(Materia Medica of Islands),这既是药剂学作品,也是音乐作品,更是对伊尔玛·林德格伦(Ilma Lindgren)的致敬,后者在1914年提出了人人有权在私人所有的土地上采摘浆果的主张。 摄影:Peter Marten

墙上挂着几块布,每块布上都有一幅飞蛾图,图上还挂着游丝。

用红线缝制的飞蛾展示墙是《岛屿药物学》作品的组成部分。 摄影:Peter Marten

三个真人大小的塑像身上披着黑布,头部似乎是用稻草做的。背景中可见树木和花朵。

在《你不应假设》(Thou Shall Not Assume)中,达尼埃尔·布拉斯韦特·谢利(Danielle Brathwaite-Shirley)通过网络和雕塑的形式讲述了变性黑人的故事。 摄影:Peter Marten

一张纸上画着一幅彩色图画,图中的圆圈以线条和标签连接。

苏珊娜·特里斯特(Suzanne Treister)的《技术萨满系统:新宇宙生存模式》(Technoshamanic Systems: New Cosmological Models for Survival)由 185 幅精致细腻的水彩画组成,其中一些画上标有“技术萨满园艺”、“再生运输系统”和“宇宙未来感知系统”等标签。 摄影:Peter Marten

一件件绿色的塑料垃圾,包括一艘玩具船、糖果包装纸和一个瓶盖。

一艘玩具船是落在赫尔辛基附近一座小岛海岸上的塑料垃圾之一,也是图拉·纳希宁的作品《塑料地平线》的组成部分。 摄影:Peter Marten

一排架子上方的墙上悬挂着蓝色的纸片。架子前面摆放着盒子、瓶子和工具。

图拉·纳希宁的蓝晒图作品旁边的架子上摆放着她使用过的物品,以及她为《深处的时间沉淀》制作蓝晒图时使用过的设备。 摄影:Kirsi Halkola/Helsinki Biennial

前景是开满黄花的绿色山丘,背景是海平线。

去壁垒岛参观赫尔辛基双年展,还可以饱览风光,观赏葱翠的草木和海景。 摄影:Peter Marten

三个屏幕分别显示了稻米种植区的不同景色。

赛皮德·拉哈(Sepideh Rahaa)的多通道视频装置作品《大地之歌,种子之歌》(Songs to Earth, Songs to Seeds)拍摄的是伊朗北部的稻米农场,其中包含了劳动者的歌曲和故事。 摄影:Peter Marten

一座小型抽象石膏雕塑坐落在一片森林中,部分被构成屋顶和墙壁的面板遮挡。

在阿尔玛·海基拉(Alma Heikkilä)的装置作品《共生》(coadapted with)中,雨水与植物染料混合,滴落在雕塑上,在夏季期间不断变化。 摄影:Peter Marten

一个人站在观景平台上,看着一个大型雕塑,这个雕塑包含一些机器部件,外形酷似一只蜘蛛。

在赫尔辛基美术馆内,比塔·拉扎维(Bita Razavi)的作品《克拉特:第 4 号响铃》(Kratt: Diabolo No. 4)发出“嘎吱嘎吱”的响声,看起来既像蜘蛛又像印刷机。 摄影:Peter Marten

一个人骑车经过一幅长长的彩色图画,画上有动物、植物和其他图案。

一个人骑车经过陈列在赫尔辛基市中心的Zheng Mahler团体的作品《土壤空间》(Soilspace)。 摄影:Peter Marten

撰稿:Peter Marten,2023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