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芬兰东南部的拉彭兰塔(Lappeenranta),二月的寒风裹着冻雨从赛马湖上刮过。气温一直保持在摄氏零度以上一点,完全看不到雪。在有湖冰的地方,冰也不过几厘米厚,十分脆弱,以至于许多都已经被风吹裂,吹到了湖岸边参差不齐的岩石上。
这样的天气对于濒危动物赛马环斑海豹是坏消息。这种海豹是唯一一种芬兰独有的哺乳动物物种,也是全世界极少见的淡水海豹物种之一。此时正是这种敏感而脆弱的动物每年筑巢季的开始。
在“正常”情况下,在足够冷的冬季,湖上会结很平整的厚冰,冰面上还会堆积起厚厚的雪堆。雌海豹从下往上挖开冰洞一直挖到雪堆里,在雪巢里产崽,通常只产一胎。
暴露在外
世界自然基金会(WWF)芬兰分会在当地的志愿者伊斯莫·马蒂宁(Ismo Marttinen)担心由于气候变化,气候变暖将成为新的常态,从而令本已受到严重威胁的赛马海豹的处境更加艰难。“这可能就是未来的样子。”他站在巨大的赛马湖水系看不见积雪的湖岸线上说道。
根据WWF芬兰分会网站上的最新数据,目前赛马环斑海豹仅存410头。
马蒂宁希望今冬的气温不要骤降。倘若海豹幼崽出生在开放的湖冰或湖岸线上,它们将暴露在外,生命将十分脆弱。芬兰公园与野生动物局(Parks and Wildlife Finland)和东芬兰大学的研究人员曾试验过用浮筒搭建的海豹掩蔽所和其他形式的人造巢穴,但迄今为止已知诞生在这样环境里的幼崽仅有两头。
志愿者在进行援救
由志愿者在冰上砌起来的雪堤是天然雪巢的一种更为成功的替代品。WWF芬兰分会在赛马湖南部水域组织了这项志愿者工作,芬兰公园与野生动物局则负责北面的萨翁林纳(Savonlinna)地区。整个项目由芬兰公园与野生动物局负责。(该机构隶属于芬兰森林管理局Metsähallitus,后者负责管理国有土地和水域。)
今冬北方的天气条件相对更为有利,志愿者在那里已经筑起了150座雪堤。南拉彭兰塔地区缺少降雪,限制了构筑雪堤的行动,而湖冰又太薄,十分脆弱,承受不住志愿者的重量。
赛马环斑海豹的体重可能远远超过60公斤,身长150厘米左右,冰河时期曾经的天敌北极熊早已不再对它们构成威胁了(进入现代以后芬兰境内从未出现过野生北极熊)。商业捕鱼者使用了“海豹友好型”渔业装备后,这方面的威胁也降低了。但是,尽管那些居住在赛马湖畔的木屋里、以休闲为目的的捕鱼者并无恶意,他们的捕鱼方式和他们的存在却搅扰了海豹,无论是在其筑巢产崽期间还是其他时候都是如此。
认领一头赛马环斑海豹
海豹的生存,从根本上来说取决于天气。“从1952年到1966年,赛马湖南部湖面结冰的平均中间日是12月15日。”马蒂宁说,“从2005年至2016年,这个日期为1月6日。今年这个日期是2月5日——这是个新纪录。”WWF芬兰分会的耀纳斯·弗里兹(Joonas Fritze)指出:全世界没有这样一个地方,海水不结冰而环斑海豹种群能够生存的。
所有这些困难都没有能够动摇正在奋力保护海豹的人们的决心。印刷公司的CEO马蒂宁作为一名积极而尽心的志愿者接过了父亲的衣钵:他父亲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就担任了海豹种群数量的观察员。凭借自己对本地区的了解和对海豹筑巢地点的熟悉,除了评估海豹筑巢条件、督促雪堤的建造,伊斯莫·马蒂宁还拍摄和观察其社会行为。
马蒂宁为WWF芬兰分会、芬兰公园与野生动物局、东芬兰大学的研究人员以及众多志愿者之间的合作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志愿者中也包括参加每月捐款当赛马海豹“教父教母”的那些好心人。
伊斯莫·马蒂宁在赛马湖岸线巡查工作结束时,拍摄了WWF芬兰分会一年一期的《筑巢安宁宣言》宣传片。这份宣言向滑雪者、远足客、木屋主人和任何其他人呼吁,请他们在万一遭遇海豹的时候降低噪音,与其保持距离。宣传片向媒体分发,考虑到当前的天气条件,这一呼吁尤其紧迫,因为受到打扰的紧张的海豹妈妈会带着她的幼崽一同逃进湖里——幼崽有可能因此冻死。
撰稿:Tim Bird,2020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