芬兰的美味嘉年华日

图片集锦:在“餐馆日”这一天,任何人都可以开设一间饭馆、咖啡馆或酒吧,营业仅限一天。这一在赫尔辛基开创的概念已很快在芬兰以及海外流行了起来。

“餐馆日”诞生于赫尔辛基,首次举办是在2011年的五月份,在这一天,任何人都可以开设自己的咖啡馆、饭馆或酒吧,营业仅限一天。很快,“餐馆日”就传播到了其他城市,成了一种芬兰传统,甚至还在国外流行了起来(参见下面的图片集锦)。一年之中共举办四次:分别在二月、五月、八月和十一月。

异域的芳香、明快的色彩、非洲的风情,把客人们引进了Paloni(巴洛尼),这是坐落在赫尔辛基市中心的一家设计品商店,在“餐馆日”这一天变身为“加纳野餐饭店”。大厨考约·奥乌苏(Kojo Owusu)制作了故乡加纳的特色美食。他与来自德国杜塞尔多夫的厨师约翰内斯·维斯(Johannes Wienss)一起,创造出了由大豆色拉、蒸粗麦粉和煎香蕉组成的菜单,另有提神醒脑的姜茶佐餐。

“加纳野餐饭店”是上一次赫尔辛基“餐馆日”那天开张的131家饭店中的一家。餐馆日活动差不多每三个月举行一次,参与的人数以及参与的国家一直在逐次增加。

“餐馆日”的理念热闹而又简单。在“餐馆日”这一天,任何人都可以开设一间饭馆、咖啡馆或酒吧,营业仅限一天。任何希望邀请客人来自己的饭馆用餐的人士,只需在“餐馆日”网站上登记即可。这种临时餐馆的名称和性质,以及菜单和价格,都完全由活动参与者自主决定。

营业时间:今天一天,过期不候

创意无边界。随着每一次“餐馆日”的举行,这句话也越来越深入人心了:各种选择令人眼花缭乱。无论天气如何,搜寻美食的鉴赏家们总是会蜂拥而出,遍尝美味。

你将会发现美国纸杯蛋糕、法国浓味鱼汤、伊朗烤饼、德国咖喱香肠……更不用说还有芬兰本帮特色美食,如“lihapullia”(肉丸)和“korvapuusteja”(肉桂面包卷),应有尽有。

尽管“餐馆日”是从赫尔辛基开创的,但在这一天,临时小餐馆也在其他芬兰城市遍地开花,这个活动甚至吸引了不少海外国家的参与。全世界至少有30个国家,在这一天,人们纷纷将自家的后院、起居室、小店和画廊等临时改造成了小饭馆。

“这是个伟大的创意。”维斯说。“德国人到现在还没紧追而上,这真是太糟糕了。”不过,这个创意发展得很快,而且错过了这一天,总还是会有下一个“餐馆日”的。

日厨师:餐馆日图片集锦

赫尔辛基的“青蛙”(Le Frog): 玛丽亚·纳亚立(Maria Njari)正在准备意式烤面包。 Le Frog的法式三道菜式给食客们带来了美食体验。 图:Roy Bäckström/Restaurant

赫尔辛基的“东京厨房(Tokyo Kitchen)”:松本由美(Yumi Matsumoto)从红山区的公寓窗户内向外递送饺子和玉米汤。图:Kimmo Lind i.s.o. Bäckström

赫尔辛基的“波兰烹饪”(Kuchnia Polska):伊达·库卡波罗(Ida Kukkapuro)在北欧最大的院子里享用波兰红菜头汤。 图:Timo Santala/Restaurant Day

米科·柯叶伯里(Mikko Kjellberg)在赫尔辛基阿勒比街的一幢楼里,把三明治用篮子吊着放下。(图:Tuomas Sarparanta/Restaurant Day)

赫尔辛基的“红山区茶室”(Punavuori Tearoom):内衣设计师兑拉·佘曼(Tyra Therman)在自己的精品店内供应茶,点心派和杯子蛋糕。 (图: Heidi Uutela/Restaurant Day)

图尔库的“Sluprsnam窗口售货亭“(Sluprsnam Window Kiosk):Sluprsnam通过窗口出售饮食。(图:Eino Nurmisto/Restaurant Day)

坦佩雷的”花园小精灵“(Puutarhatontut):在冬季的一个餐馆日,两岁的安妮正在吃甜面包。(图:Ella Kiviniemi/Restaurant Day)

赫尔辛基的“车库”(Le Garage):在库洛萨利,一对夫妇来到邻居家开设的食摊。(图:Heidi Uutela/Restaurant Day)

赫尔辛基的“三只小熊”(3 Mishki):塔妮亚(Tanja),尼基塔(Nikita,前方)和安德烈(Andrei)正在厨房里准备俄罗斯传统餐食。(图:Heidi Uutela/Restaurant Day)

赫尔辛基的“自行车酒吧”(Pyöräbaari):米歇尔 (Michelle)在第一次餐馆日上享用了一盘美味小食。 (图:Timo Santala/Restaurant Day)

安斯嘉·弗兰肯伯里(Ansgar Frankenberg)撰写,2012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