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诺·科伊维斯托 1923-2017

一位把芬兰带入欧盟的政治家

芬兰第九任总统毛诺·科伊维斯托(Mauno Koivisto)是芬兰历史上第一位工人出身的总统。科伊维斯托笃信国际主义,以建设一个和平的世界为理想。

毛诺·科伊维斯托接替乌尔霍·吉科宁(Urho Kekkonen)担任了总统,并使议会恢复了其原有的地位。在他总统任期接近尾声的时候,他决心要为芬兰在新欧洲的版图中谋得一席之地。

芬兰共和国前总统毛诺·科伊维斯托博士5月12日星期五在赫尔辛基与世长辞,享年93岁。他1923年11月25日出生于芬兰图尔库(Turku)。

毛诺·科伊维斯托于1982年及1988年连续当选为芬兰总统。在大选中,他获得的选票超越了传统政党界限的疆域。

在芬兰人的记忆里,科伊维斯托永远是那个举止得当、相貌堂堂、平易近人、有些喋喋不休的邻家男人“马努”(昵称)。科伊维斯托本人对自己的形象向来十分在意,在人们心中留下这样的印象想必能让他感到欣慰吧。

不过在政治圈子里,科伊维斯托却以另一种形象知名:他是一名精明的战略家,从不为小的争端浪费时间,因为在他的胸中装着“大局”。无论是担任国家元首,还是在职业生涯的其他位置上,他都是这样做的。

如有必要,科伊维斯托不惜采取强硬手段。他深知,身居高职若太过和善则无法掌控形势。

工人出身、自学成才的科伊维斯托博士

1982年,刚刚担任总统不久的毛诺·科伊维斯托与夫人戴勒沃(Tellervo)在登机前往瑞典进行正式访问前向送行的人群挥手致意。
照片提供:Matti Björkman/Lehtikuva

科伊维斯托是芬兰第九任总统,也是第一位左翼总统(社会民主党)和第一位工人出身的总统。

科伊维斯托亦是经历过战争洗礼的那一代人的代表,他年轻时曾经参加过芬苏之间的续战。战后科伊维斯托在图尔库港做重体力活。他边工作边学习,从只有小学文化的基础一直读到完成了社会学博士学位。

科伊维斯托出生于信教的工人阶级家庭,他终其一生恪守这些美德。他生活朴素,无论在私生活中还是在公务活动中都一贯保持低调。

科伊维斯托是一名真正的芬兰人,但从年轻时起就成了一位国际主义者。各国人民的友谊,对他而言并不只是空洞的辞藻而已。在担任总统之初他就表示要“建设和平的世界”,这是发自他内心深处的夙愿。

心不甘情不愿的政客

科伊维斯托成为全国家喻户晓的人物,是从1966年春季担任财政部长开始的。在担任部长之前,他是赫尔辛基劳工储蓄银行的行长。

科伊维斯托很愿意参加经济政策的讨论,并在社民党内从政,但他却并不希望成为全职政客。

1967年,科伊维斯托刚刚被任命为芬兰中央银行行长,突然受到时任芬兰总统乌尔霍·吉科宁的邀请,让他出任总理一职。

直到1970年春季之前,吉科宁与科伊维斯托的合作是颇为愉快的。但后来总统和总理就芬兰在北欧经济共同体(Nordek)中应扮演怎样的角色发生意见分歧。科伊维斯托认为芬兰应当加入北欧经济共同体,但是凯科宁对此持怀疑态度。科伊维斯托1970年春回到了芬兰央行行长的职位上,后来又工作了九年时间。总统与行长之间需要相互合作,尽管磕磕碰碰在所难免。

1979年春,毛诺·科伊维斯托重返政坛第一线,再度成为总理。1981年秋,已担任芬兰总统25年之久的乌尔霍·吉科宁因病无法继续担任国家元首,于是科伊维斯托在总统大选之前先兼任了总统职位。

让芬兰更加融入欧洲的科伊维斯托总统

1990年9月的赫尔辛基峰会期间,芬兰总统毛诺·科伊维斯托与夫人戴勒沃(中)接待来访的苏联总统米哈伊尔·戈尔巴乔夫与夫人赖莎(左)以及美国总统乔治·布什与夫人芭芭拉。
照片提供:Juha Kärkkäinen/Lehtikuva

毛诺·科伊维斯托担任总统时已经58岁了。他内政经验非常丰富,尤其是在经济政策方面。而外交政策却是科伊维斯托的弱项,对此领域他并没有足够的了解。因此,在第一届总统任期内,他在外交方面表现得异常谨慎。

在外交政策方面,科伊维斯托延续了他的两位前任巴锡基维(Paasikivi)和吉科宁的路线,尤其是在对苏关系上。YYA协定(1948年芬兰与苏联签订的友好互助协定)又续签了二十年。在国内政策方面,科伊维斯托希望加强议会制以及议会和政府的作用,并削弱总统的影响力。

在科伊维斯托担任总统的第二个任期(1988-1994)内,东欧剧变,西欧同样经历了一番政治风波,芬兰的对外立场也随之发生了转变。

在东面,中央集权的社会主义体制土崩瓦解。而在西方,合作却加大了力度。冷战结束后,世界各个大国之间的关系也发生了变化。早在1983年,科伊维斯托就开始同时与戈尔巴乔夫和乔治·布什秘密通信。1990年秋,这两个超级大国的领导人表达了希望在赫尔辛基会晤的愿望,这是对科伊维斯托斡旋工作的重要肯定。

在冷战时期的最后阶段,芬兰与苏联和美国都保持着良好的关系。科伊维斯托鼓励戈尔巴乔夫在苏联推行改革。

在毛诺·科伊维斯托的力推之下,1992年芬兰政府决定申请加入欧盟。这是芬兰自独立以来作出的最重大的外交决策之一。根据当时的宪法,只有总统提出动议,政府才能提交这样的申请。

1994年3月1日,加入欧盟的谈判正式结束,此时离科伊维斯托向马尔蒂·阿赫蒂萨里(Martti Ahtisaari)移交总统职位仅剩几个小时。

“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2001年的毛诺·科伊维斯托。这一年,他的瑞典语版自传出版发行。
照片提供:Dan Hansson/TT/Lehtikuva

退休后科伊维斯托一直在赫尔辛基家中的小书房里笔耕不辍,直至去世前夕。他撰写了几本书,偶尔会参加一些政治辩论活动。赫尔辛基市民常常在街道和电车上认出科伊维斯托。虽然健康状况每况愈下,他每天都要在城里逛一逛。

2013年1月,科伊维斯托生前最后一次接受了《赫尔辛基日报》的采访。记者让他谈谈人生之道。科伊维斯托是这样回答的:“一般来说,比较明智的做法是,在生活中要相信一切都会好起来的。即便你自己缺乏信心,情况也会有所改善。有时候,危机真的发生了,恰恰正是因为你为它们的到来做好了准备。”

撰稿:Unto Hämäläinen,2017年5月

本文原载于2017年5月13日《赫尔辛基日报》
作者是专门研究芬兰政治史的资深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