芬兰人爱好户外运动,喜欢去森林里散步,这是众所周知的。他们还热衷于玩冰球之类的硬派运动项目。可是,芬兰人对图书馆的感情有多深,你知道吗?
芬兰人很重视图书馆,新落成的壮观的赫尔辛基颂歌中央图书馆就证明了这一点。这是给予赫尔辛基市民的9800万欧元的文化投资。组织者挑选2018年12月5日作为落成开放典礼日是很有深意的,因为翌日12月6日就是芬兰的独立日。
芬兰人爱读书。芬兰人的文化程度排名世界前列,芬兰也是图书馆使用率最高的国家之一。每位芬兰居民平均每年从图书馆借阅16本书或其他馆藏品。
“历史上芬兰人一直很重视图书馆。”赫尔辛基市图书馆服务局局长卡特丽·万蒂宁(Katri Vänttinen)表示,“从十九世纪初开始,每个村子都设有一所学校和一座图书馆,读写能力和基础教育因此得以普及。”
面向未来的平台
“过去图书馆的存在意味着知识的平等享有,不过如今大多数知识用智能手机都能获取。”万蒂宁说道,“今天应当把图书馆看成一个物理空间、一个活动平台,供开展阅读、学习和公共讨论等活动。图书馆还可以提供设备、数据网络或专业知识。我们甚至还有阅读教练,他们就像作一对一训练的私教那样,只不过训练的是你的阅读。”
颂歌图书馆的布局反映了今日图书馆所扮演的新角色。三楼可以看作是传统图书馆,设有称为“绿洲”的阅读区,有10万册图书可供借阅。二楼是创造性活动区,有放映室、音乐室、媒体室,还有一间配备3D打印机、缝纫机和其他设备的制造空间。一楼用于读者互动,设有咖啡厅、餐厅、电影院、问讯处,以及由欧盟策展的空间。
“迄今为止最大的技术创新是被称为‘立方体’的房间,房间里安装了智能墙壁。”万蒂宁介绍说,“通过3D虚拟现实技术,读者可以使用巨大的触摸屏将房间变成几乎任何东西。艺术家已经在筹划将‘立方体’用于数字浸入式艺术展,医学院的学生则可以在这里学习外科手术,把这里变成虚拟手术室。”
图书的流转也采用了高度创新的技术。读者来还书时,系统先进行扫描,然后无人驾驶的运输车会运载图书穿过图书馆,把书放到正确的书柜旁边,方便图书管理员将书再次放上书架。
系统中独特的组成部分
颂歌图书馆是HelMet(赫尔辛基大区图书馆系统)的组成部分,HelMet则是覆盖首都地区的赫尔辛基、埃斯波(Espoo)、万塔(Vantaa)和考尼埃宁(Kaunianen)四个城市的图书馆平台。各图书馆对自己的资产和数据拥有所有权,但是这些资产和数据可以在HelMet上共享。其中一座城市的居民可以要求借阅另一座城市图书馆里的某一本藏书,从距离自己最近的图书馆取书。
从某种意义上说,“颂歌”只不过是赫尔辛基37座图书馆中的一座,然而它又是独一无二的。这座图书馆有自己的品牌和官网,在系统内是独立管理的单位。图书馆的位置也与众不同:坐落在赫尔辛基的心脏地带,与芬兰大厦(Finlandia Hall)、奇亚斯玛当代艺术博物馆(Kiasma Museum of Contemporary Art)、议会大厦、音乐中心、中央火车站以及芬兰最大日报报社所在地日报大厦(Sanoma House)等一起构成了群星璀璨的地标建筑群。
万蒂宁说,因为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和建筑规模,颂歌图书馆早已名扬海外,引起热烈关注。截止撰稿时,赫尔辛基图书馆系统每年的读者访问量是630万人次;颂歌图书馆落成后的第一年,预计赫尔辛基图书馆系统的访问量将达到800万人次,其中颂歌就将接待250万人次。
不见不散
“作为旗舰图书馆,颂歌图书馆的确将发挥特殊的作用。”万蒂宁表示,“这是一座巨型现象级建筑,建在具有象征意义的地段。图书馆肩负着与社会互动的特殊义务——不仅仅是市民,还包括游客。读者可能不远万里慕名而来,希望体验这栋建筑,这里也可能成为他们接触芬兰图书馆的第一站。”
读者可以在颂歌图书馆借书、借影片、借音频文档、借乐器,或专业工具设备。不过,图书馆也能够在现代社会中扮演重要角色,成为人们相聚的地方,创造互动的机会,碰撞出火花。
“颂歌图书馆是一个免费空间、一周开放七天、地处市中心,而且在芬兰任何气候条件下都丝毫不影响使用,因此它一定会成为最受欢迎的会面场所,对此我有信心。”万蒂宁表示,“说‘在颂歌见’,再容易不过了。”
撰稿:David J. Cord,2018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