芬兰国歌由约翰·卢德维格·鲁内贝里 (Johan Ludvig Runeberg)作词、弗雷德里克·帕修斯 (Fredrik Pacius)谱曲,首次公开演出是1848年在赫尔辛基古姆塔赫蒂庄园(Kumtähti Manor)的草地上,由一群学生在鲜花节(5月13日)的庆祝仪式上演唱的。
鲁内贝里当时是波尔沃(Porvoo)波尔加学院(Borgå Lyceum)的校长。这首后来成为芬兰国歌的曲子的歌词,其实是他在两年前用瑞典语写的一首诗,标题为《我们的国家》(“Vårt land”)。这首诗于1846年秋作为鲁内贝里诗集《斯塔尔少尉传》(Fänrik Ståls sägner)的序章初次发表。《斯塔尔少尉传》由35首英雄颂歌组成,故事背景是1808至1809年瑞典王国与沙俄之间爆发的“芬兰战争”。这场战争的结果便是瑞典在1809年签订的《哈米纳条约》中将芬兰割让给了沙俄。
鲁内贝里写作这一组英雄史诗的目的是要激发芬兰人的爱国主义情怀。据说他创作《我们的国家》,是受到了米哈利·弗洛斯马提(Mihaly Vörösmarty)创作、发表于1836年的匈牙利国歌《天佑匈牙利》(Szózat)的启发。时至今日,《斯塔尔少尉传》和《我们的国家》中所表现出的政治理想主义,仍能令芬兰人为之动容。这组诗歌发表后不久,鲁内贝里立即赢得了芬兰民族诗人的崇高地位。
约翰·卢德维格·鲁内贝里是一名中间偏保守的民族主义者,对当政者并无忤逆之意。沙俄当局者所担忧的主要是极端思想的萌生:《马赛曲》所传达的革命精神在当时的芬兰赢得了相当大的共鸣。《我们的国家》这首诗在一定程度上安抚了青年学生的爱国主义情绪,避免了当时欧洲各地此起彼伏的流血冲突在芬兰发生。
在出生于德国、任教于赫尔辛基大学音乐专业的弗雷德里克·帕修斯之前,已经有若干作曲家曾经尝试将鲁内贝里激情满怀的诗篇谱写成歌曲,不过帕修斯的版本是第一个大受好评、被广为传唱的版本。作曲家本人亲自指挥了这部《庄严的行板》的首演,由赫尔辛基大学合唱团演唱。舒缓而庄严的曲风令当时在场的观众潸然泪下。帕修斯谱写的旋律后来还曾被改编成爱沙尼亚的国歌《我的祖国》(Mu isamaa,1918至1940年间、以及1990年至今的爱沙尼亚国歌)。
历史学家们常常提及,今天的芬兰其实诞生于1848年5月13日的鲜花节那一天。学生会主席弗雷德里克·希格涅斯(Fredrik Cygnaeus)在当时的庆典仪式上发表了主旨演讲,最后以“为芬兰干杯”结束。学生会专门为这次庆祝活动制作了一面旗帜,图案是雪地上一头头戴花冠的狮子,这可以被认为是第一面芬兰“国旗”。在庆祝活动接近尾声时,现场数百名观众与合唱团一齐引吭高歌《我们的国家》。芬兰人拥有自己独立的民族身份的理念在这一刻化成了响亮的宣言。
《我们的国家》很快便被公认为是芬兰爱国主义精神的集中体现,尤其是在19世纪末帕沃·卡杨德(Paavo Cajander)发表了瑞典语歌词的芬兰语译版(“Maamme”)之后。
《我们的国家》(Maamme) – 芬兰国歌作词:J.L.Runeberg 1846年 Our LandOur land, our land, our fatherland, Thy blossom, in the bud laid low, MaammeOi maamme, Suomi, synnyinmaa! Sun kukoistukses kuorestaan Vårt landVårt land, vårt land, vårt fosterland, Din blomning , sluten än i knopp, 聆听:《我们的国家》(Maamme) (Yle Elävä arkist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