芬兰人过复活节的传统习俗,是将宗教仪式与迎接春天结合在一起的。毕竟对芬兰人而言,期盼春天的降临是十分漫长的等待过程。在复活节前的那个星期天,倘若有人敲你的房门,弄不好在门口守候着的是一群可爱的小女巫,她们愿意为你全家祈福,而作为交换,你得好好款待她们一番。
按照这一最受欢迎的家庭传统,孩子们(尤其是女孩)会打扮成复活节女巫的模样,穿上五颜六色的旧衣服,还要在脸上画上雀斑。“然后,小女巫们挨家挨户地去敲门,给人家送去用五彩的羽毛和皱纸装饰的柳枝,这些都是驱邪祈福的吉祥物,而她们希望得到的回报则是糖果。”位于万塔(赫尔辛基北面)的佩西儿童艺术中心 (Pessi Children’s Art Center)的儿童文化专家瑞丽·卡利麦基(Reeli Karimäki)介绍道。
和许许多多芬兰人一样,卡利麦基也会在家门前备着一篮子复活节巧克力小彩蛋,随时准备用来打发这些四处游荡的女巫们。也有的人家会用甜点和小零钱来招待女巫——或者干脆闭门谢客,不开不开就不开。
东西女巫,各有传承
女巫们到了你家门口,口中会念念有词:“Virvon, varvon, tuoreeks terveeks, tulevaks vuodeks; vitsa sulle, palkka mulle!”(中文意思:柳枝一摇,灾病全消;你得保佑,我要吃糖!)
“有趣的是,芬兰儿童的这种习俗与另外两种悠久的传统有着不解之缘——一是俄罗斯东正教的传统,以桦树的嫩枝代表当年耶稣在棕枝主日进入耶路撒冷时,沿途欢迎他的群众手持的棕榈树枝;二是来源于瑞典和芬兰西部地区,早先人们相信坏女巫会在复活节周六那天出来干坏事,所以孩子们就利用这种担心来开个玩笑。”卡利麦基解释道。
传统发展到今日,在芬兰西部地区,小女巫们通常会在复活节前日(即复活节前的星期六)出来活动,而芬兰其它地区的小女巫则必定在棕枝主日四处出没。
卡利麦基补充说,随着复活节的临近,芬兰儿童还要在盘中铺上薄薄一层泥土,种上草籽,并将桦树的嫩枝插在盛水的瓶子里,然后急切地期盼小草的嫩芽和枝条上的“猫耳”蓓蕾生长出来,这象征着春天到来万物复苏。复活节彩蛋和复活节兔子——两者都是基督教一统欧洲之前西方文化中繁衍生息的象征——在芬兰也不少见,不过这些都是比较新近才有的文化舶来品。
节令美食,不可或缺
烤羊肉是芬兰家庭复活节大餐最常见的主菜。两种当令的本地甜点也颇受欢迎。
麦米(Mämmi)是一种其貌不扬的深棕色布丁,用麦芽和黑麦粉制成。按照传统,麦米必须用桦树树皮做的盘子来盛放,不过如今早春时节在芬兰各地食品店里卖的都是用纸盒子预先包装好的。
“尽管看起来不怎么吊胃口,但吃起来很可口,是孩子们的最爱,吃的时候加上奶油和糖就更美味了。”卡利麦基说道。
帕沙(Pasha) 是一种奶油色的布丁,用自制甜奶酪,加上鸡蛋、奶油和调味料制成,做好了之后放置一个晚上以凝固——按照传统,要放在一种饰以宗教图案的模具内。这一习俗在东正教影响力较大的芬兰东部地区尤为盛行。
复活节对于芬兰的东正教教徒而言是一年之中最重要的节日。东正教教徒在芬兰人口中约占1%。这天也是占人口多数的基督教福音派路德宗的积极分子们进行宗教纪念活动的重要日子。路德宗的会众在芬兰有四百多万人。
受难再现,篝火驱邪
“用来纪念最后的晚餐的濯足节周四晚弥撒,至今仍是一年之中参加人数最多的教堂活动之一。”福音派路德教会宣传中心的伊利斯·奇维麦基(Iiris Kivimäki)介绍说。“在复活节前的受难周期间,很多教堂都会举办音乐会,上演比如巴赫的《受难曲》清唱剧。”
受难表演和游行近年来在信众之中也日渐流行起来。“在赫尔辛基,由专业演员出演的‘十字架赴难之路’会在复活节前的受难日星期五进行,游行的终点是参议院广场上的路德大教堂。每年跟随再现耶稣受难过程的游行队伍的群众多达1万5千余人。”
在芬兰西部地区的许多村庄里,在复活节前日的傍晚仍然要点燃篝火,以驱散邪灵。同时,教堂里人头攒动,大家都来参加纪念耶稣复活的仪式。
在此期间,芬兰全国上下在这个周末会连放四天小长假,或许是为了让人们走出户外去搜寻春天到来最早的讯息吧。弄不好万一天公不作美,最后的春雪还没有下完的话,也就只好乖乖待在室内了。
弗兰·维弗(Fran Weaver)撰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