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芬兰修道院历久弥新,清修净地让人灵感焕发

游客和信徒纷纷来到东芬兰的瓦拉莫修道院(Valamo Monastery),寻找独处的清净和创意的灵感。每年访客超过11万人次。

海纳维西(Heinävesi)是一座风景如画的静谧小镇,靠近芬兰东部城市约恩苏(Joensuu)。这里是东正教在芬兰的宗教与文化中心地。根据最新的官方宗教信众统计数据,东正教信徒在芬兰总人口中的比例约为1%。

瓦拉莫修道院是芬兰唯一一座全部成员都为男性的东正教修道院,于1940年迁址海纳维西。那一年因为第二次世界大战,200名修士从瓦拉莫岛上有着百年历史的同名修道院里疏散到了这里。瓦拉莫岛位于拉多加(Ladoga)湖中,属于最终割让给苏联的部分东芬兰领土内。

修道院的访客包括芬兰艺术家和文化界人士以及来自俄罗斯、日本和欧洲各地的游客。对他们来说,这里既是祈祷的地方,也能找到独处的清净和创意的灵感。到修道院走一遭,是反思人生、反省生活核心意义的大好机会。

奇迹之旅

目前在修道院里长住的修士大约有20名,但每年的访客多达11万人次以上。
摄影:Pentti Potkonen/瓦拉莫修道院

“我对自己许下承诺:假如去芬兰的话,一定要吻一下瓦拉莫的圣母,这是会产生奇迹的圣像。”维拉·加加林娜(Vera Gagarina)说道。她32岁,来自俄罗斯。“所以我来了。”

东正教基督徒相信这尊圣像会产生奇迹,善男信女从世界各地纷至沓来。这尊圣母像是在疏散过程中从原瓦拉莫修道院运到这里的。一同运来的还有一座古老的科内维茨(Konevets)圣母像,那是1393年从阿索斯山(Athos)请回的;此外还有许多文物、古老的圣幛、教堂用的不计其数的金银器皿、数千册藏书,连铃铛也都带来了。

修士们乘坐芬兰军用卡车,被安全护送过了冰封的拉多加湖。抵达海纳维西后,修士们买下了一座叫做“Papinniemi”(“司祭半岛”)的19世纪建筑。他们之所以作出这个决定,部分的原因是他们碰巧在这里的主建筑内发现了一小尊瓦拉莫的圣谢尔盖(Saint Sergius)和 圣赫尔曼(Saint Herman)塑像。

1977年,为纪念东正教教会在芬兰成立800周年,在海纳维西瓦拉莫修道院的基础上建造了石质的圣容教堂。礼拜每天都在那里举行。现在,修道院里长住的修士大约有20名。

名人的清净地

瓦拉莫修道院位于芬兰东部的湖区。这是一处祥和的地方,适合在林中漫步、游泳、在湖畔蒸桑拿,或坐船观光。
摄影:Pentti Potkonen/瓦拉莫修道院

自上世纪六十年代以来,修道院成了芬兰文化界名人的朝圣之地。

那时候常来这里的最著名的人士有东正教基督徒作家、思想家蒂托·克里安德(Tito Colliander)和他的妻子、画家伊纳·克里安德(Ina Colliander)。她的创作题材集中于东正教基督徒和圣像绘画图案,七十年代时她设计了石质圣容教堂的马赛克装饰。知名电影导演卡勒·霍尔姆博里(Kalle Holmberg)和他的妻子、剧作家兼影视剧作家利特娃·霍尔姆博里(Ritva Holmberg)也是这里的常客。遵照著名叛逆诗人彭蒂·萨利科斯基(Pentti Saarikoski)的遗嘱,他被安葬在修道院的公墓里。热爱他诗歌的读者常来瞻仰他的墓碑,并在他墓前留下一支支圆珠笔。

“时至今日,仍有许多著名演员、画家、音乐家、作家和公众人物来修道院访问。” 住在修道院内的米盖尔(Michael)修道司祭说道。

好客的环境

“我对自己许下承诺:假如去芬兰的话,一定要吻一下瓦拉莫的圣母,这是会产生奇迹的圣像。”维拉·加加林娜说道。她从俄罗斯远道而来。
照片鸣谢:维拉·加加林娜

艺术家可要求住在一栋小招待所里,这种好客的传统是从拉多加湖的原修道院传下来的。

“在朝圣之旅中,瓦拉莫周围的自然环境给我留下了极深的印象。”加加林娜说,“我是在隆冬季节来这里的,到处都是纯净的白雪——脚下、树梢上、屋顶上,连我眼睫毛上都是。那种绝对避世清净的感觉很真切。这在拥挤喧嚣的莫斯科是找不到的。 我从瓦拉莫带回去的收获就是内心的安宁。”

撰稿:Anna Liukko,2019年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