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展出备受喜爱的芬兰画家海伦·谢夫贝克的作品

著名芬兰艺术家海伦·谢夫贝克是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为其举办个展的首位北欧女画家。策展人迪塔·阿莫里表示,此次展览“将让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的观众大开眼界”。

在艺术界,没有什么比在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举办个展更具声望了。《看见寂静:海伦·谢夫贝克的绘画》(Seeing Silence: The Paintings of Helene Schjerfbeck ,2025年12月5日–2026年4月5日),是大都会艺术博物馆首次举办的19世纪欧洲女性画家个展。

海伦·谢夫贝克(Helene Schjerfbeck,1862-1946)非凡的艺术生涯跨越了一段引人入胜的旅程——从芬兰艺术黄金时代的浪漫主义到二战时期扣人心弦的自画像。她对促进芬兰现代艺术的诞生扮演了关键角色。19世纪80年代,她曾在法国和英国生活过一段时间,回国后仍持续关注欧洲艺术和时尚潮流。

“谢夫贝克的故事独一无二,”策展人迪塔·阿莫里(Dita Amory)说道:“生活在芬兰,远离欧洲文化繁荣的中心地带,谢夫贝克在未受其他艺术家影响的情况下,发展出了她独特的现代主义风格,以一种新颖而激进的艺术语言进行探索。”

独特的艺术语言

一个人走过画廊墙上挂着的几幅画。

赫尔辛基阿黛浓美术馆的一位参观者正在经过海伦·谢尔夫贝克的《自画像,黑色背景》(Self-portrait, Black Background ,1919 年),这幅画挂在保罗·高更的画作和其他作品旁边。
摄影:Emilia Kangasluoma

《看见寂静》展出了59件作品,这些作品“以独立的篇章追溯了她的整个职业生涯,反映了她不断演变的艺术语言”,阿莫里说道。

赫尔辛基的阿黛浓美术馆(Ateneum)借出了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展出的许多画作,阿黛浓美术馆馆长安娜-玛丽亚·冯·邦斯多夫(Anna-Maria von Bonsdorff)担任策展顾问。“谢夫贝克以个性鲜明的独特风格闻名于世,”她说道:“她创作这些画作的方式很有意思,而不仅仅是画作所呈现的内容。她并非仅仅描绘一个苹果、自画像或一帧简单的风景。”

“她开创了一种具象的现代主义,专注于最重要的事物以及艺术技巧的发展。谢夫贝克对使用不同类型的媒介以及长期反复创作自己的画作很感兴趣。”

虽然谢尔夫贝克在二十多岁时创作的《康复者》(The Convalescent是芬兰最受欢迎的画作之一,但“从当代视角来看,她职业生涯的现代部分更具吸引力,”冯·邦斯多夫表示。

无滤镜的妖魔模式

三幅并排的画作展示了三幅自画像,风格从写实逐渐过渡到抽象:一位年轻女性、一位中年女性和一位年长女性。

谢夫贝克一生中以坦率而强烈的笔触创作了大量自画像。从左至右依次为:《自画像》(Self-portrait 1884–1885)、《自画像,黑色背景》(Self-portrait, Black Background ,1919)和《红点自画像》(Self-portrait with Red Spot ,1944)。
摄影:Jenni Nurminen, Hannu Aaltonen, Hannu Aaltonen /芬兰国家美术馆/阿黛浓美术馆

策展人一致认为,谢夫贝克最引人入胜的作品是她的自画像,这些作品从她青少年时期一直创作到她83岁去世前。

这一系列独特的自画像反映了她艺术风格的演变,从法式自然主义到受日本艺术影响的简洁、近乎抽象的现代主义。她对自画像充满焦虑的无尽变奏预示了这个时代的自拍文化,正从理想化的滤镜转向残酷真实的“妖魔模式”。

“她晚期的自画像展现了一种对即将到来的死亡的原始反思的审视,这种审视甚为独特,”阿莫里说道。

“人们真的被她的坦率和强度所震撼,”冯·邦斯多夫说道:“她晚期的自画像用极为有力的笔触完成。她将全部精力与专注投入其中。一旦你看过这些画作,便永生难忘。”

冯·邦斯多夫曾在多个场合介绍谢尔夫贝克的作品,包括2014年在德国法兰克福的席恩艺术馆(Schirn Kunsthalle)举办的回顾展。该艺术馆馆长马克斯·霍莱因(Max Hollein)也参与了此次展览的合作。从那时起,他就对谢夫贝克的作品着迷不已,如今他担任大都会艺术博物馆馆长。

“举办这次展览的构思来自霍莱因,因为谢夫贝克是他最喜爱的艺术家之一。”冯·邦斯多夫说。

财务、医疗和情感上的挫折

一位女性凝视着画廊墙上的一幅大型画作,画中描绘了一个坐在藤椅上的孩子。

阿黛浓美术馆馆长兼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谢夫贝克展览策展顾问安娜-玛丽亚·冯·邦斯多夫表示,《康复者》(1888) 仅代表了这位艺术家广泛职业生涯的一个方面。
摄影:Emilia Kangasluoma

阿莫里表示,美国首个以谢夫贝克为主题的大型展览“将让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的观众大开眼界”。“谢夫贝克引人入胜的人生故事,将为观众了解这位在逆境中坚持绘画80年的女性带来精彩的启迪。”

她一生中经历了财务、医疗和感情上的挫折,大部分时间都与母亲生活在一起,靠微薄的养老金勉强维持生计。

然而,谢夫贝克很幸运地在北欧长大。19世纪时,那里的女性比其他地方享有更多接受艺术教育和表达的机会。最近一系列重要的国际展览上,她的北欧同代人哈娜·保利(Hanna Pauli)、哈丽叶特·巴克(Harriet Backer)和希尔玛·阿夫·克林特(Hilma af Klint)的作品,就充分体现了这一点。

“北欧女性艺术家的地位与欧洲其他地区的女性艺术家相比大不相同,这得益于教育体系,”冯·邦斯多夫说;“谢夫贝克11岁时就就因为才华横溢而被学校录取。”

阿黛浓美术馆在其展览“跨越边界:19世纪的旅行女艺术家”(Crossing Borders: Travelling Women Artists in the 1800s展期至 2025 年 8 月 24 日)中聚焦了这一艺术遗产,展出了为谢夫贝克和其他早期现代主义者(例如艾伦·塞斯莱夫,Ellen Thesleff)铺平道路的 19 世纪女性艺术家的作品。艾伦·塞斯莱夫本人也将是阿黛浓美术馆未来展览的主题。

“是时候该重视这些被忽视的艺术家了,她们的作品在各个方面都与男性同行一样优秀,”阿莫里说道。

Wif Stenger撰稿,2025年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