芬兰重金属,年纪无极限

在芬兰,儿童音乐妙趣横生,富于教育意义,具有出口价值,还采用了爬行动物形象。海威扫鲁斯专为十岁以下儿童打造重金属音乐。

芬兰以重金属音乐闻名于世,而且多亏了海威扫鲁斯(Hevisaurus)乐队塑造的爬行动物形象,竟得以将重金属元素与儿童音乐相结合。这一理念融合了趣味和教育意义,甚至已经逐步发展成为一项出口产业。

一般而言,全世界的儿童都喜欢甜美,可爱,具有泡泡糖风味的音乐。但是,一支叫做海威扫鲁斯的五人乐队却采用了不同寻常的方式:这个组合的表演融合了重金属和恐龙元素。乐队成员们浑身上下穿着恐龙服饰,连接好扩音器,使声音达到适于儿童的八十五分贝舞台效果。

乐队以2至9岁的儿童为目标听众,于2009年9月举办了首场演出。同年,他们的首张专辑《侏罗纪重金属之王》(Jurahevin kuninkaat ,Kings of Jurassic Metal)轻松位列芬兰唱片排行榜的第五名。唱着有关嚼口香糖,喝牛奶,和加入扫鲁斯大军的歌曲,他们的名气与日俱增。2012年,其专辑《遗失龙之谜》(Kadonneen lohikäärmeen arvoitus,The Riddle of the Lost Dragon)占据了芬兰畅销榜头名。《海威扫鲁斯:电影版》(Hevisaurus: The Movie)于 2015 年发行,他们的第十张专辑《世界巡演》(Maailmankiertueella)将于2025年发行。

6千5百万年的音乐演变

尽管舞台表演异常喧嚣,但出乎意料的是,恐龙们似乎比我们想象中的更为羞涩。爬行动物乐团推举好奇心满满的记者扬•斯居仁(Jan Streng)担任他们的人类形象发言人。

“海威扫鲁斯乐队演绎滑稽的角色,精彩的故事,音乐,色彩和光效,”斯居仁解释道,“乐队风格硬朗却不恐怖。”

芬兰儿童文化并不回避具有美好寓意的怪物形象。 芬兰插画家兼作家托夫·扬松(Tove Jansson)在她的姆明系列丛书中介绍了格罗克(Groke,芬兰语为Mörkö,瑞典语为Mårran),这是一种可怕的怪物,但书中的其他角色学会了同情和理解它。

同样,海威扫鲁斯乐队也融娱乐和教育于一体,就像许多儿童音乐表演者一样。

“歌词涉及了从校园霸凌到交通安全的各种主题,向儿童们传授了正确的行为规范。然而,教育固然重要,但并不是最重要的东西。”

他们在演出中大量运用架子鼓和电吉他这类乐器,很显然,海威扫鲁斯的音乐风格与摇篮曲相去甚远。但有一点是肯定的:他们希望每个家庭成员听到这些音乐,如果不是以头撞墙的话,都会不由自主地用脚尖打起节拍。

“成年人在我们的演唱会上也十分踊跃,”斯居仁说道,“这是属于全家人的欢愉时刻。”

家庭重金属

在客厅里,一个男人正在弹吉他,一个孩子正在用鼓槌敲打枕头,同时他们和另一个孩子正在观看扮成恐龙的音乐家的视频。

看到他们如此痴迷于重金属音乐,令人倍感骄傲:佩德里和孩子们在客厅中伴着恐龙重金属韵律演奏摇滚音乐。图: Anna OSullivan

佩德里•聂米(Petri Niemi)家的电视屏幕上正在播放恐龙重金属乐队的一张现场演出DVD,乐队成员们正在手舞足蹈地演奏他们那首畅销单曲《Räyh》。

“我最喜欢的乐手是东比猛比(Komppi Momppi),”聂米六岁的儿子约尔(Joel)说,他随即跳上沙发,将一堆靠垫当作架子鼓狂敲了一番。老爸则操起一把夏威夷四弦琴弹奏起来,迫不及待地展示着自己对于重金属音乐的热爱。

“海威扫鲁斯的重金属演奏相当不错,”喘过气来之后,聂米如是说,“这是让孩子们展现野性的安全方式。”

约尔对于音乐的热情不仅仅局限在客厅的狭小空间内——他和小伙伴们在幼儿园组织了自己的乐队,在那里演奏海威扫鲁斯和其他音乐曲目。

“他也听其他的音乐,不光是重金属。”聂米强调,“但作为父亲,看到儿子喜欢重金属,我非常骄傲。”

史前文化出口扩张

几名身着恐龙服装的音乐家正在舞台上为一群孩子表演。

绿色大行其道:海威扫鲁斯已逐渐变成一种出口理念,一路流行到了阿根廷。 图:Hevisaurus

这支乐队大获成功,其创意理念已经开始出口海外。虽然其理念和品牌起源于芬兰,但恐龙是没有国籍的。当该乐队在其他地方演出时,会使用当地语言进行表演。

讲西班牙语的“Heavysaurios”曾在阿根廷和西班牙演出。 另一支侏罗纪摇滚乐队曾在瑞典巡演。 在德国,这些被称为“HeavySaurus”的重金属恐龙已经举办了数百场音乐会,在 YouTube 上的点击量超过 2500 万次。他们的英语版本甚至出现在《英国达人秀》节目中,翻唱了皇后乐队、KISS乐队和邦乔维的歌曲。

看来,重金属恐龙不会很快灭绝。

詹姆士•苏利文(James OSullivan)撰写,2013年9月,2025年5月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