芬兰历史上最著名的战争英雄曼纳海姆(Mannerheim,1867年6月4日—1951年1月27日)曾在1944年8月至1946年3月间担任芬兰总统。在此期间,他领导芬兰从战争走向和平。
曼纳海姆曾在沙俄军中服役,被授予中将军衔,直至1917年芬兰赢得独立前才退役。后来他成为芬兰的陆军元帅,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他担任芬兰三军总司令,最后就任总统一职。在他之前从来没有军人担任芬兰总统的先例,在他之后也再也没有出现过。他在78岁时称病隐退。
从沙俄军官到芬兰总统
曼纳海姆生在沙俄统治下的芬兰,1887年秋20岁时他加入了俄军,之后为沙皇效力逾30年。他曾经出入禁宫,深得沙皇器重。俄国革命爆发后,曼纳海姆于1918年1月逃离俄国,回到芬兰。
芬兰赢得独立后不久立即陷入短暂而残酷的内战之中,红军(社会主义者)与白军(资产阶级军队)势不两立。在曼纳海姆的率领下白军最终打败了红军,战争手段虽雷厉风行,但难免残酷。外国列强也干预了芬兰内战:白军得到德国的支持,而红军则有苏俄在背后撑腰。
内战让芬兰产生分裂,这一创伤直到上世纪三十年代末始能稍稍愈合:当时曼纳海姆向左派政治力量伸出了橄榄枝,成功地赢得了社会民主党人的信任。
二十年代和三十年代期间,曼纳海姆在芬兰国内政敌不少,饱受攻讦。但是当1939年秋苏联突然发难,入侵芬兰,社民党人还是同意了曼纳海姆担任芬军总司令的任命。在1941年夏对苏联的继续战争期间,左翼一直保持着对他的信赖。
受一致推举成为总统
1944年8月芬兰议会选举曼纳海姆担任总统之时,芬兰的主权独立正面临严重威胁。芬兰与苏联之间的战争已经进行了三年,并与德国结成了军事同盟关系。
整个1944年夏,苏军攻势不断。芬军被迫后撤,损失惨重。战争打到这个时候,芬兰军队已经付出了7万人阵亡的代价。
议会希望芬兰断绝与纳粹德国之间的军事同盟关系,与苏联单方面媾和。
国会议员们认为芬兰只有一个人有足够的权威领导全国从战争走向和平,此人就是曼纳海姆。于是,左中右各个政治派别的领导人一致劝说曼纳海姆就任国家元首。曼纳海姆推辞再三之后终于背负起历史的重担,同意就任芬兰总统。
1944年秋芬兰与苏联达成了停火协议。协议条款对芬兰十分严苛,但芬兰至少可以免遭占领,维持了主权独立和民主政体。芬兰于是与纳粹德国分道扬镳,1945年冬季将德军从芬兰北部驱逐了出去。
战后苏联要求惩罚芬兰的战时领导层。在苏联的坚决要求之下,战时的芬兰总统里斯托·吕蒂(Risto Ryti)、总理埃德温·林科米斯(Edvin Linkomies)、财政部长——同时也是战时社民党主席——瓦伊诺·坦纳(Väinö Tanner)等多人均被判有罪。
而恰恰相反的是,曼纳海姆并没有被定罪,尽管他在战争中的地位至少与那几位被判有罪的政客是不相上下的。虽然战后苏联媒体对曼纳海姆进行了口诛笔伐,但苏联并没有主动要求判她有罪。
对曼纳海姆的兴趣今日犹存
1951年曼纳海姆去世后,他漫长的军旅和政治生涯成了研究热点。对他的评价褒贬对立,往往带有强烈的政治色彩。此外,冷战的环境也使得曼纳海姆一生的功过是非很难盖棺定论。每当曼纳海姆成为芬兰公众热议的话题,苏联就会立即插手干预。
不过,等到冷战结束以后,对曼纳海姆的评价在一点上是几乎全体一致的:曼纳海姆在担任总统的短暂岁月里带领芬兰从战争走向和平,这是他一生最伟大的成就。
即便对曼纳海姆批评最为严厉的人,也承认在那个非常时期,他是担负这一使命的正确人选。没有第二个芬兰人能做得比曼纳海姆更好。
关于曼纳海姆生平的研究数量超过了任何其他芬兰人。关于他的书,芬兰国内国外总共出版过将近300种,新的研究成果还在不断涌现出来。
在历史学家当中,与曼纳海姆有关的各种观点仍然莫衷一是,针锋相对。有些人对他推崇备至,甚至于到了崇拜的地步,将他视为英雄、芬兰的救星。也有人著书立说批判他在内战中的行径或质疑他在冬季战争(1939–1940)和继续战争(1941–1944)中的指挥技巧。
曼纳海姆的生平同样让一代又一代普通芬兰大众着迷。他在赫尔辛基的故居被改造成博物馆已经六十余年了,至今参观者络绎不绝。曼纳海姆一生保持着贵族生活方式。在他的旧居里,他多姿多彩的生活和戎马征战的生涯在参观者眼前仍历历在目。
撰稿:Unto Hämäläinen,2017年5月
作者是专门研究芬兰政治史的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