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文章深入探讨了芬兰新艺术建筑的起源和丰富的视觉效果。仅在芬兰首都就有数以百计的新艺术风格建筑,有更多值得探索的地方。
这一流派在当地被称为“Jugend”(源于“Jugendstil”,青年风格),是德语中新艺术运动的意思),于 1895 年左右兴起,一直盛行到 1915 年。
我们将继续赫尔辛基新艺术宝藏之旅,欣赏埃利尔·萨里宁(Eliel Saarinen)等重要建筑师的作品。他的设计通常以不对称的外墙和中世纪图案为特色,是芬兰式新艺术风格的见证。
萨里宁和他的许多同时代人一样,从芬兰的中世纪堡垒和教堂中汲取灵感,利用花岗岩和木材等当地材料,塑造出既实用又忠实于其内涵的建筑。他将此描述为寻找 “仍然诚实使用材料的案例”。这种方法标志着远离过度装饰的美术学院派风格(一种高度装饰性的当代运动)的转变。
如今,赫尔辛基的新艺术建筑不仅仅是历史遗迹。它们仍然是城市景观中充满活力的一部分,将实用设计与持久美感融为一体,不断激发着现代建筑师的灵感,并为赫尔辛基的居民和游客带来赏心悦目的感觉。
基尔希-玛乐雅·萨沃拉(Kirsi-Marja Savola)的摄影展示了一些我们最喜欢的赫尔辛基建筑亮点。
[我们列出了建筑名称(如有)、街道地址、街区、建筑师和建造年份。点击箭头或滑动浏览更多照片]。
塔尔伯格宅邸(Tallberg House),Luotsikatu 1,卡塔亚诺卡(Katajanokka)
海尔曼·格塞琉斯(Herman Gesellius),阿尔玛斯·林德格伦(Armas Lindgren)和埃利尔·萨里宁 ,1898
![赫尔辛基的各种住宅建筑,大部分都拥有光滑的外墙和装饰性细节,如塔楼、阳台、山墙和凸窗,让人联想起城堡建筑。](https://finland.fi/wp-content/uploads/2025/01/01tallberg9e-700x502.jpg)
摄影:Kirsi-Marja Savola
![请注意,第一张照片的说明文字适用于该组中的所有照片。](https://finland.fi/wp-content/uploads/2025/01/02tallberg9d-700x511.jpg)
摄影:Kirsi-Marja Savola
![请注意,第一张照片的说明文字适用于该组中的所有照片。](https://finland.fi/wp-content/uploads/2025/01/03tallberg9c-700x618.jpg)
摄影:Kirsi-Marja Savola
![请注意,第一张照片的说明文字适用于该组中的所有照片。](https://finland.fi/wp-content/uploads/2025/01/04tallberg9b-700x644.jpg)
摄影:Kirsi-Marja Savola
![请注意,第一张照片的说明文字适用于该组中的所有照片。](https://finland.fi/wp-content/uploads/2025/01/05tallberg4-4-700x496.jpg)
摄影:Kirsi-Marja Savola
![请注意,第一张照片的说明文字适用于该组中的所有照片。](https://finland.fi/wp-content/uploads/2025/01/08tallberg8b-1-700x593.jpg)
摄影:Kirsi-Marja Savola
![请注意,第一张照片的说明文字适用于该组中的所有照片。](https://finland.fi/wp-content/uploads/2025/01/06tallberg1resized-700x467.jpg)
摄影:Kirsi-Marja Savola
![请注意,第一张照片的说明文字适用于该组中的所有照片。](https://finland.fi/wp-content/uploads/2025/01/09tallberg14ccresized-700x441.jpeg)
摄影:Kirsi-Marja Savola
塔尔伯格宅邸位于Luotsikatu街道的尽头,彰显了格塞琉斯、林德格伦和萨里宁年轻时的雄心壮志,他们当时刚从建筑学校毕业,渴望一展身手。这座建筑的雕花木门、向日葵图案、锻铁装饰和铅玻璃面板展示了这些建筑师早期对新艺术风格的自然形态和精湛工艺的热爱。它使这三位建筑师成为赫尔辛基新兴新艺术运动的关键人物。后来,他们又为 1900 年巴黎博览会设计了芬兰馆,从而获得了国际认可。
杜松(Kataja),Kauppiaankatu 2,卡塔亚诺卡(Katajanokka)
乌斯格·纽斯特罗姆(Usko Nyström),阿尔伯特·佩特莱琉斯(Albert Petrelius )和维尔霍·彭蒂拉(Vilho Penttilä),1902年
![赫尔辛基的各种住宅建筑,大部分都拥有光滑的外墙和装饰性细节,如塔楼、阳台、山墙和凸窗,让人联想起城堡建筑。](https://finland.fi/wp-content/uploads/2025/01/01kataja20bb-700x593.jpg)
摄影:Kirsi-Marja Savola
![请注意,第一张照片的说明文字适用于该组中的所有照片。](https://finland.fi/wp-content/uploads/2025/01/02kataja13bb-700x687.jpg)
摄影:Kirsi-Marja Savola
![请注意,第一张照片的说明文字适用于该组中的所有照片。](https://finland.fi/wp-content/uploads/2025/01/03kataja3b-700x480.jpg)
摄影:Kirsi-Marja Savola
![请注意,第一张照片的说明文字适用于该组中的所有照片。](https://finland.fi/wp-content/uploads/2025/01/04kataja5b-700x417.jpg)
摄影:Kirsi-Marja Savola
![请注意,第一张照片的说明文字适用于该组中的所有照片。](https://finland.fi/wp-content/uploads/2025/01/06kataja6xb-700x467.jpg)
摄影:Kirsi-Marja Savola
![请注意,第一张照片的说明文字适用于该组中的所有照片。](https://finland.fi/wp-content/uploads/2025/01/05kataja7bb-700x496.jpg)
摄影:Kirsi-Marja Savola
![请注意,第一张照片的说明文字适用于该组中的所有照片。](https://finland.fi/wp-content/uploads/2025/01/07kataja17bb-700x466.jpg)
摄影:Kirsi-Marja Savola
![请注意,第一张照片的说明文字适用于该组中的所有照片。](https://finland.fi/wp-content/uploads/2025/01/08kataja14bb-700x504.jpg)
摄影:Kirsi-Marja Savola
意为“杜松”的这栋楼对这些树木进行了精美的描绘,树根盘根错节,弯曲的树枝上结着成簇的浆果,与窗户的形状相映成趣。超大尺寸的铰链形似熊掌,突出了宽大的木门。南侧是芬兰民族史诗《卡勒瓦拉》(Kalevala)中的主角维纳莫宁(Väinämöinen)。他佝偻着身子,部分身影隐没在凸窗下。他戴着标志性的帽子,留着飘逸的胡须,表情高深莫测。
塞米格拉茨基学校(Semigradsky School),Oikokatu 7,格鲁努哈卡(Kruununhaka)
瓦尔特·荣格(Valter Jung)和埃米尔·法布里提乌斯(Emil Fabritius),1905年
![赫尔辛基的各种住宅建筑,大部分都拥有光滑的外墙和装饰性细节,如塔楼、阳台、山墙和凸窗,让人联想起城堡建筑。](https://finland.fi/wp-content/uploads/2025/01/01oikokatu3bb-700x729.jpg)
摄影:Kirsi-Marja Savola
![请注意,第一张照片的说明文字适用于该组中的所有照片。](https://finland.fi/wp-content/uploads/2025/01/02oikokatu6bb-700x462.jpg)
摄影:Kirsi-Marja Savola
![请注意,第一张照片的说明文字适用于该组中的所有照片。](https://finland.fi/wp-content/uploads/2025/01/03oikokatu1bb-700x451.jpg)
摄影:Kirsi-Marja Savola
![请注意,第一张照片的说明文字适用于该组中的所有照片。](https://finland.fi/wp-content/uploads/2025/01/04oikokatu7b-700x486.jpg)
摄影:Kirsi-Marja Savola
![请注意,第一张照片的说明文字适用于该组中的所有照片。](https://finland.fi/wp-content/uploads/2025/01/05oikokatu4b-700x574.jpg)
摄影:Kirsi-Marja Savola
塞米格拉茨基学校是功能与美感的完美结合。它坐落在坚固的花岗岩基座上,其标志性的塔楼屋顶设计使其看起来仿佛戴一顶兜帽。一对雕刻的猫头鹰从一角守望着入口,一个多世纪以来一直警惕地注视着来来往往的学生。虽然这栋建筑已经不再沿用原名,但它仍然是学习和创造的空间。
赫尔辛基电话公司,Korkeavuorenkatu 35,卫城区(Kaartinkaupunki)
拉斯·松克(Lars Sonck),1905年
![赫尔辛基的各种住宅建筑,大部分都拥有光滑的外墙和装饰性细节,如塔楼、阳台、山墙和凸窗,让人联想起城堡建筑。](https://finland.fi/wp-content/uploads/2025/01/01korkeavuorenkatu9bb-700x573.jpg)
摄影:Kirsi-Marja Savola
![请注意,第一张照片的说明文字适用于该组中的所有照片。](https://finland.fi/wp-content/uploads/2025/01/02korkeavuorenkatu3b-700x555.jpg)
摄影:Kirsi-Marja Savola
![请注意,第一张照片的说明文字适用于该组中的所有照片。](https://finland.fi/wp-content/uploads/2025/01/03korkeavuorenkatu5bb-700x669.jpg)
摄影:Kirsi-Marja Savola
![请注意,第一张照片的说明文字适用于该组中的所有照片。](https://finland.fi/wp-content/uploads/2025/01/05korkeavuorenkatu7b-700x409.jpg)
摄影:Kirsi-Marja Savola
![请注意,第一张照片的说明文字适用于该组中的所有照片。](https://finland.fi/wp-content/uploads/2025/01/04korkeavuorenkatu12bb-700x394.jpg)
摄影:Kirsi-Marja Savola
![请注意,第一张照片的说明文字适用于该组中的所有照片。](https://finland.fi/wp-content/uploads/2025/01/06korkeavuorenkatu8b-700x479.jpg)
摄影:Kirsi-Marja Savola
拉斯·松克为赫尔辛基电话公司设计的建筑融合了中世纪元素和现代技术。大楼宏伟庄严,粗犷的花岗岩与镶嵌着几何图案的光滑石材相得益彰,让人联想到中世纪堡垒和教堂的坚固。除了借鉴中世纪的恢弘气势,松克还巧妙地融入了该建筑作为电信总部功能的暗示——仔细观察凸窗上方,就会发现盘绕的电缆和电话听筒的雕刻,新旧交织的对比十分引人注目。这里曾属于电话公司达99年之久。
乌尔丽卡别墅(Villa Ulrika),Ullankatu 1,乌拉琳娜(Ullanlinna)
古斯塔夫·埃斯特兰德(Gustaf Estlander),1903年
![赫尔辛基的各种住宅建筑,大部分都拥有光滑的外墙和装饰性细节,如塔楼、阳台、山墙和凸窗,让人联想起城堡建筑。](https://finland.fi/wp-content/uploads/2025/01/01villaulrika2cb-700x646.jpg)
摄影:Kirsi-Marja Savola
![请注意,第一张照片的说明文字适用于该组中的所有照片。](https://finland.fi/wp-content/uploads/2025/01/02villaulrika4b-700x507.jpg)
摄影:Kirsi-Marja Savola
![请注意,第一张照片的说明文字适用于该组中的所有照片。](https://finland.fi/wp-content/uploads/2025/01/03villaulrika5b-700x492.jpg)
摄影:Kirsi-Marja Savola
![请注意,第一张照片的说明文字适用于该组中的所有照片。](https://finland.fi/wp-content/uploads/2025/01/04villaulrika3b-700x480.jpg)
摄影:Kirsi-Marja Savola
![请注意,第一张照片的说明文字适用于该组中的所有照片。](https://finland.fi/wp-content/uploads/2025/01/05villaulrika7d-700x658.jpg)
摄影:Kirsi-Marja Savola
乌尔丽卡别墅的名字来源于瑞典女王乌尔丽卡·埃莉诺拉(Ulrika Eleonora),乌拉琳娜街区(Ullanlinna,意为乌尔丽卡的堡垒)也因此而得名。以建造堡垒式公寓楼而闻名的埃斯特兰德为这座建筑设计了不对称的立体外墙。中世纪风格的石拱门上方,一扇矩形凸窗上嵌着瓷砖拼成的建筑名称。在更高的楼层,一座小塔装饰着防御性的雉堞,宛如一顶王冠。整座建筑巧妙地融合了曲线与矩形元素,为这栋远离城市主要街道的别墅增添了魅力。
威尔克曼宅邸(Wilkman House),Liisankatu 16,格鲁努哈卡(Kruununhaka)
乌斯格·纽斯特罗姆(Usko Nyström),阿尔伯特·佩特莱琉斯(Albert Petrelius )和维尔霍·彭蒂拉(Vilho Penttilä),1904年
![赫尔辛基的各种住宅建筑,大部分都拥有光滑的外墙和装饰性细节,如塔楼、阳台、山墙和凸窗,让人联想起城堡建筑。](https://finland.fi/wp-content/uploads/2025/01/01wilkman4bb-700x587.jpg)
摄影:Kirsi-Marja Savola
![请注意,第一张照片的说明文字适用于该组中的所有照片。](https://finland.fi/wp-content/uploads/2025/01/02wilkman3bb-700x687.jpg)
摄影:Kirsi-Marja Savola
![请注意,第一张照片的说明文字适用于该组中的所有照片。](https://finland.fi/wp-content/uploads/2025/01/03wilkman10b-700x434.jpg)
摄影:Kirsi-Marja Savola
![请注意,第一张照片的说明文字适用于该组中的所有照片。](https://finland.fi/wp-content/uploads/2025/01/04wilkman12-700x494.jpg)
摄影:Kirsi-Marja Savola
![请注意,第一张照片的说明文字适用于该组中的所有照片。](https://finland.fi/wp-content/uploads/2025/01/05wilkman13cb-700x691.jpg)
摄影:Kirsi-Marja Savola
![请注意,第一张照片的说明文字适用于该组中的所有照片。](https://finland.fi/wp-content/uploads/2025/01/06wilkman8b-700x455.jpg)
摄影:Kirsi-Marja Savola
![请注意,第一张照片的说明文字适用于该组中的所有照片。](https://finland.fi/wp-content/uploads/2025/01/07wilkman7bb-700x480.jpg)
摄影:Kirsi-Marja Savola
威尔克曼宅邸的金色装饰熠熠生辉,点缀在深色的抹灰外墙上,充满活力,引人注目,令路人不禁驻足欣赏。蕨类植物从一楼窗户探出,优雅地向上伸展。四楼凸窗下方的面板描绘了公鸡搏斗的场景,上方则是一队悠然行进的小鸡,饶有趣味。最顶端,一群猫咪在屋顶边缘蹒跚而行,又增添了一丝奇思妙想的感觉。这栋房子的名字是对建筑大师卡尔·威尔克曼(Karl Wilkman)的致敬。
Tehtaankatu 34c,埃依拉(Eira)
瓦依诺·瓦哈卡里奥(Väinö Vähäkallio),1911年
![赫尔辛基的各种住宅建筑,大部分都拥有光滑的外墙和装饰性细节,如塔楼、阳台、山墙和凸窗,让人联想起城堡建筑。](https://finland.fi/wp-content/uploads/2025/01/01tehtaankatu34_1bb-700x599.jpg)
摄影:Kirsi-Marja Savola
![请注意,第一张照片的说明文字适用于该组中的所有照片。](https://finland.fi/wp-content/uploads/2025/01/02tehtaankatu34_6b-700x504.jpg)
摄影:Kirsi-Marja Savola
![请注意,第一张照片的说明文字适用于该组中的所有照片。](https://finland.fi/wp-content/uploads/2025/01/04tehtaankatu34_7b-700x515.jpg)
摄影:Kirsi-Marja Savola
![请注意,第一张照片的说明文字适用于该组中的所有照片。](https://finland.fi/wp-content/uploads/2025/01/03tehtaankatu34_4b-700x506.jpg)
摄影:Kirsi-Marja Savola
![请注意,第一张照片的说明文字适用于该组中的所有照片。](https://finland.fi/wp-content/uploads/2025/01/05tehtaankatu34_8bb-700x468.jpg)
摄影:Kirsi-Marja Savola
这栋住宅是别墅式建筑沿用新艺术风格的范例,这种建筑设计推动了埃依拉街区的快速发展。该住宅远离街道,周围环绕着绿地——这就是埃依拉打造更宜居城市环境计划的重要特征。坐落在花岗岩基座上的裸露的红砖与黄赭色抹灰墙面形成鲜明对比,凸显了材料的简洁朴素。该设计承袭了新艺术风格的不对称美学,但摈弃了那个时代常见的中世纪元素,转而专注于流畅的线条和低调的优雅。
奥塔瓦出版公司(Otava Publishing House),Uudenmaankatu 8–12,红山区(Punavuori)
卡尔·林达尔(Karl Lindahl)和瓦尔特·索姆(Valter Thomé),1906年
![赫尔辛基的各种住宅建筑,大部分都拥有光滑的外墙和装饰性细节,如塔楼、阳台、山墙和凸窗,让人联想起城堡建筑。](https://finland.fi/wp-content/uploads/2025/01/01otava7-700x483.jpg)
摄影:Kirsi-Marja Savola
![请注意,第一张照片的说明文字适用于该组中的所有照片。](https://finland.fi/wp-content/uploads/2025/01/02otava11-700x467.jpg)
摄影:Kirsi-Marja Savola
![请注意,第一张照片的说明文字适用于该组中的所有照片。](https://finland.fi/wp-content/uploads/2025/01/03otava12b-700x627.jpg)
摄影:Kirsi-Marja Savola
![请注意,第一张照片的说明文字适用于该组中的所有照片。](https://finland.fi/wp-content/uploads/2025/01/04otava8bb-700x671.jpg)
摄影:Kirsi-Marja Savola
![请注意,第一张照片的说明文字适用于该组中的所有照片。](https://finland.fi/wp-content/uploads/2025/01/05otava14b-700x467.jpg)
摄影:Kirsi-Marja Savola
![请注意,第一张照片的说明文字适用于该组中的所有照片。](https://finland.fi/wp-content/uploads/2025/01/06otava1bb-700x486.jpg)
摄影:Kirsi-Marja Savola
这座建筑由出版公司奥塔瓦委托建造,深深植根于芬兰文化认同。奥塔瓦(Otava)一词出现在《卡勒瓦拉》中,指的是芬兰的国兽——熊。入口上方雕刻的蜜蜂,则呼应了熊的昵称“蜂蜜手”(mesikämmen)。尖拱设计展现了中世纪的影响,而木雕板上则描绘了奥塔瓦星座(北斗七星,也称为大熊星座),以及蜘蛛、猫头鹰、苍鹭和蜜蜂,将芬兰民间传说与自然元素融为一体。
老波利(Vanha Poli),Lönnrotinkatu 29,康比(Kamppi)
卡尔·林达尔(Karl Lindahl)和瓦尔特·索姆(Valter Thomé),1903年
![赫尔辛基的各种住宅建筑,大部分都拥有光滑的外墙和装饰性细节,如塔楼、阳台、山墙和凸窗,让人联想起城堡建筑。](https://finland.fi/wp-content/uploads/2025/01/01l1bb-700x452.jpg)
摄影:Kirsi-Marja Savola
![请注意,第一张照片的说明文字适用于该组中的所有照片。](https://finland.fi/wp-content/uploads/2025/01/02lonnrotinkatu10b_resizedjpg-700x639.jpg)
摄影:Kirsi-Marja Savola
![请注意,第一张照片的说明文字适用于该组中的所有照片。](https://finland.fi/wp-content/uploads/2025/01/03lonnrotinkatu9b_resizedjpg-700x422.jpg)
摄影:Kirsi-Marja Savola
![请注意,第一张照片的说明文字适用于该组中的所有照片。](https://finland.fi/wp-content/uploads/2025/01/04lonnrotinkatu11b_resizedjpg-700x511.jpg)
摄影:Kirsi-Marja Savola
![请注意,第一张照片的说明文字适用于该组中的所有照片。](https://finland.fi/wp-content/uploads/2025/01/05l3bb-700x682.jpg)
摄影:Kirsi-Marja Savola
![请注意,第一张照片的说明文字适用于该组中的所有照片。](https://finland.fi/wp-content/uploads/2025/01/06l6cb-700x655.jpg)
摄影:Kirsi-Marja Savola
![请注意,第一张照片的说明文字适用于该组中的所有照片。](https://finland.fi/wp-content/uploads/2025/01/07lonnrotinkatu4b_resizedjpg-700x666.jpg)
摄影:Kirsi-Marja Savola
这栋建筑最初名为“桑波”(Sampo,又译“三宝”),以《卡勒瓦拉》中能够源源不断生产面粉、盐和财富的魔法装置命名。这座建筑最初是为理工学院学生会建造的,现在是一家酒店。它的方形碎石垒墙和石拱门让人联想到中世纪的力量,而类似怪兽的人物和动物形象则守卫着入口。一个佝偻的生物潜伏在灯柱上,睁大眼睛警惕地盯着路人,看上去很像 J.R.R. 托尔金笔下的咕噜,尽管这座建筑的建成时间比《霍比特人》早了 30 多年,比《指环王》更是早了 50 多年。
Tyler Walton撰稿,2025年2月